招國偉: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的悲歌

2018-10-30
招國偉
公屋聯會總幹事
 
AAA

PUB1.jpg

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房屋及土地供應篇章中,闡述了目前香港房屋的現況,當中提出目前超過15萬個家庭和單身長者正輪候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3年,但卻只說出了現象的一半,隻字未有提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情況。筆者在此協助補回相關資料。截至2018年6月底,仍有117,9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佔了整體輪候宗數的44%,不容忽視。目前已達419分的申請者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而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為不少於426分,房委會亦會定期覆核單身人士的輪候公屋資格,抽走“水份”,令單身人士上樓時間既漫長又苛刻。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有下降趨勢

公屋單位一屋難求,目前輪候公屋的申請宗數達到27萬宗。然而,近年輪候公屋的新登記宗數不升反跌。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跌幅更高於一般家庭。於2013至2017年期間,一般申請者的新登記宗數由30,600宗,跌至2017年的20,500宗,下跌33%,而單身人士的新登記宗數,由31,000宗,下跌至10,800宗,跌幅超過65%。這是否代表單身人士對於公屋的需求已減少,應如何理解?

筆者認為這與機制本身有莫大關係。首先,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顯示,在2017年按年齡劃分全職僱員(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中,20歲以下的收入為$10,200,而在20至29歲的上升至$15,000。另於2018年4月房委會公屋一人申請者的入息限額調整至$11,540,即是說,年逾20歲以上的申請者,很大機會已超出公屋申請的入息限額。即使過了申請的門檻,房委會將定期向申請者進行資格覆檢,即要維持“上樓”資格,必須長期處於入息的低水平,上樓時間愈長,窒礙青年向上流動的時間也愈長,申請公屋成為了他們的“雞肋”。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分數愈高,“上樓”機會愈大,但機會不是給予青年人。在配額及計分制下,年長申請者獲得的分數較年輕人為高,而且年滿45歲更額外獲加60分,令差距進一步拉闊,而且每年只得最多2,200個名額。即是說,單身的年青人最終只有輪候的份,上樓渺茫,對於似乎絕望的申請,又難怪會持續減少!

值得留意的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有意參加特快配屋計劃的意向甚高,由2013年的46%上升至2017年的60%,一般家庭的申請意欲也由33%上升至53%。申請者不介意入住這批“不受歡迎”的單位,只求“捷徑”上樓,但在新一期計劃中,仍收到5.8萬宗申請,想上樓也絕不容易。單身人士成為了申請公屋的“原罪”,擺脫單身無奈似乎是紓緩住屋問題的方法之一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特區政府本次收緊公屋富戶政策,是全面檢視、改善現行公營房屋制度的第一步。除了要加強審查機制、慎防公營房屋資源被濫用外,特區政府還需提供足夠的政策誘因,以提升公營房屋資源的使用率與流轉率。

    中評社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