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良校長傾下偈》伴讀的法則

2018-11-02
方秀貞
保良局金卿幼稚園校長
 
AAA

kid1.jpg

一個富有教化的故事,能啟迪心靈。讓幼兒汲取豐沛的知識,要掌握智慧之鑰匙,從親子伴讀開始,培養幼兒對文字的興趣,爸爸媽媽應採取「積極不干預」的態度,幼兒自會按興趣和需要廣泛閱讀,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要伴讀又要「積極不干預」,即是怎樣?

閱讀能提升個人表達、溝通及智能發展所需的基本語文能力,在理解和詮釋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更深層的好處是幼兒投入故事中的角色,引發共鳴,並藉以洞察自我,或是投射故事中的人物,從而表達出自己潛意識的需求。幼兒情緒隨著故事中的情節流動,釋放自己被壓抑的感情,具情感淨化作用。以上說的聽起來很抽象,但其實對於幼兒來說,「狼來了」一樣很抽象,他們不明白甚麼是放羊?上山是怎麼的一回事?狼是怎樣的?去公園會遇上的嗎?

kid2.jpg

我所說的「共鳴」、「投入」、「投射」,關鍵是讀物的合適程度,父母即使不干預幼兒選擇哪一本書,卻可以決定提供甚麼書給他們選擇。合適幼兒的讀物,例如繪本,內容活潑有趣,圖畫精美,色彩鮮艷,對幼兒較具吸引力。家長宜選取能產生共鳴的故事,例如故事背景跟他們的日常生活相關,這樣幼兒會產生好奇和懸念。而家長伴讀,第一個層次是透過身體語言建立親密的關係,用手指指著字,一字一音,由左至右讀出,使幼兒明白每個字有不同的讀音及意思。第二個層次,就是以互動形式,協助幼兒「投入」故事,產生「共鳴」,並從故事角色「投射」出情緒需求。以「狼來了」為例,書中的插畫,加上父母的身體語言,包括表情,有助他們「投入」︰主角需要自己進行一些工作,工作有時是會無聊的,而無聊時就可能有一些「鬼主意」,就好像幼兒在收拾玩具時,或許也會覺得無聊吧,這樣說起來,幼兒就會想想自己「工作」時的感覺。這樣幼兒就「投入」了,產生「共鳴」,也從角色身中「投射」出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工作,想媽媽陪伴等需求。而隨著故事情節,最終沒有人去協助牧童,狼把羊都吃掉了,幼兒可能會驚慌,此時父母就可以引導他們說出驚慌的感覺,了解他們驚慌的原因,再加以解釋及鼓勵幼兒表達情感。

kid3.jpg

我這樣說,相信各位都明白了,因為我以文字引導及解釋,將一些不明所以的東西具體化,現實化。家長要做的也是一樣,把幼兒不明白的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講明白。這就是其中一個「伴讀法則」。家長亦可以為幼兒準備一個舒適和安靜的讀書角,擺放軟墊、軟枕或布偶,讓他們在溫馨的讀書角內閱讀喜愛的故事書,有硬件的配合,更容易協助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各位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一起閱讀報章、標語、海報、餐單或告示等,多與幼兒到圖書館借閱圖書,使幼兒可置身於豐富的文字環境中不自覺地閱讀。

 

簡介︰

保良局教育事務部屬下24所幼稚園的校長們在《思考香港》同你「傾吓偈」,分享幼兒教育經驗心得。如果大家有任何育兒問題想問問校長,可以Inbox message 或者電郵《思考香港》,一齊傾吓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