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林:香港教育制度不應只盛產「好員工」

2018-12-25
徐如林
公共事務顧問
 
AAA

stu1.jpg

香港的教育制度經歷過多次變更及改革,現實卻是,不少達官貴人的子女,都沒有選擇在香港接受「正統的教育」,例如HKCEE,HKALE或HKDSE,而是選擇國際學校的IB或國外的GCE課程,甚至是索性到外國留學。不少人因此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較國外的差,只要有經濟能力的都應把子女送出去,對香港教育避之則吉。

亞洲教育 VS 西方教育

先不論香港的教育改革是否有效,或是否朝更好的方向改過去。香港的教育與亞洲的教育相似,普遍著重學科操練、背誦,進度比較急促而且覆蓋廣。相比起亞洲,西方的教育著重全人教育,課堂包括更多生活範疇、課外活動和人際關係,比較人性化,少機械式的操練。

香港中學課程的弊病

香港中學的教育課程,急而廣。中一至中三,每科也是中四至中六課程的預告或簡化版:一踏進中學就是為DSE準備。除了課程內容的設計「DSE為本」,老師的教法也是「DSE為本」。首先,以初中的能力去初學高中的內容,而且時間是三年學三年(一比一),可想而知初中的學子要「蜻蜓點水」的內容有多廣,課堂的速度有多快。不要忘記,高中一般人只選修兩至三科,但初中時不論興趣能力都需要文理雙修,學科每星期平均只有二至四節課。第二,不知何時開始,考試太多人拿高分變成了老師失職,導致老師出卷時開始鑽牛角尖,有時會拿課外的題目來考核,學生已跟不上光速的課堂節奏,現在更要面對課外的內容。第三,因為內容多,時間又緊迫,老師難以在課堂上逐點作詳細解釋,遑論能令每個學生明白。第四,因為初中就是為了準備高中的公開試,考試的問答也以公開試的評分標準(marking scheme)為藍本。老師沒空去理解學生的答案,只要不和評分標準吻合就流水作業式評為錯。漸漸,同學也開始懶得理解和發問,反正marking scheme就是聖經王道,不如照單全收,死記硬背過去,更來得方便快捷。

教育風氣不鼓勵思考 培育不出「好員工」

學生習慣死背,自然懶於思考,更不用說質疑或推翻題目。長久下去,只會培育出更多「照單執藥」、逆來順受的下一代。可是,這樣的人真是社會需要的嗎?他們真的能配合政府大力推廣的創科文化嗎?他們真的能在現今紛亂、朝令夕改的社會中生存下來嗎?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前的社會變化沒有那麼急促:一種技術、一個專業、一份工可以到老,「好員工」的定義或許是安份守己地「做好呢份工」。但現在的社會,簡單如Excel,Word的一些功能,例如Pivot Table,Vlookup,學不會的話,在工作效率上可以以百倍落後。你想有多少老闆還能忍受慢別人百倍的員工留在公司呢?

現在我們最需要的,是敢於挑戰,不斷學習,熟悉潮流的好員工。光服從,做好評分標準的已不夠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而要有效地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適合的人才,我認為要先由教育著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