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巴黎聖母院與火燒圓明園

2019-04-18
 
AAA

 paris.jpg

巴黎聖母院與北京圓明園本來沒有什麼關係,但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許多人想起了150多年前圓明園的那場大火,並在互聯網上掀起一場不大不小的口水戰。

巴黎聖母院可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這要感謝法國文豪雨果,尤其是1956年法國、意大利根據雨果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巴黎聖母院》。

影片的主要劇情是:在吉普賽姑娘埃斯米拉達被蒙冤送往絞刑架的路上,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將她救下並帶入聖母院避難。卡西莫多外表醜陋但心地善良,他愛上了埃斯米拉達。埃斯米拉達後來被闖入聖母院的官兵亂箭射死,卡西莫多緊緊抱住了她的屍首。多年後,人們發現了兩具纏繞在一起的屍骨,當人們想要將他們分離時,這兩具屍骨頓時化作了灰塵消失得無影無蹤。

上世紀70年代末期,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引進了這部經典影片。無數中國觀眾走進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他們在為影片男女主人公命運感慨唏噓的同時,也記住了巴黎聖母院。

時間來到1983年,香港著名導演李翰祥執導的電影《火燒圓明園》也一炮走紅。這部影片由中國內地著名影星劉曉慶和當時出道不久的香港藝人梁家輝主演,主要講述玉蘭兒(慈禧)如何從一名不被關注的少女成長為咸豐皇帝寵妃的故事,但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也是影片的一條主線。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後大受好評,一些地方和單位還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組織人員觀看。

作為轟動一時的影片,《巴黎聖母院》和《火燒圓明園》都給觀眾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後,巴黎聖母院成為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巴黎地標,直到現在還是多數中國遊客到巴黎必看的景點。而圓明園遭英法聯軍焚毀不僅是歷史教科書的內容,更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痛。儘管如此,極少有人會因為圓明園遭焚毀而遷怒於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前天那場大火不僅燒痛了法國人的心,也讓世界各國為之難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也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指出巴黎聖母院是法蘭西文明的重要象徵,也是人類文明的傑出瑰寶;中國人民同法國人民一樣,對此次火災深感痛惻。

中國主流媒體和一些網絡大V也對巴黎聖母院火災表示惋惜和痛心,但也有不少網民將這場火災與圓明園的大火聯繫起來,得出蒼天有眼、報應不爽的結論。

按說中國有好幾億網民,出現對巴黎聖母院火災幸災樂禍甚至叫好的聲音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但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從各大網站的相關留言看,支持這種聲音的網民並非少數,甚至蓋過了那些為巴黎聖母院火災惋惜的聲音。

於是,有中國境外媒體將這種聲音當作中國民粹主義抬頭的新證據,甚至將其與階級鬥爭和文革思維聯繫起來。

但這種聯繫也有誇大的嫌疑。實際上,多數對巴黎聖母院大火不表示同情甚至幸災樂禍的中國網民都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想起了圓明園的大火。而當一個想起百年國恥的網民去評論巴黎聖母院大火時,他難免會講一些怪話。這些怪話未必就是狹隘或民粹主義泛濫,而是特定條件下的一種自然反應。

無論如何,巴黎聖母院大火和圓明園大火都是人類文明的重大損失,這兩場大火之間其實沒有也不應該有必然的聯繫,就像電影《巴黎聖母院》與《火燒圓明園》沒有任何聯繫一樣。同時,對一些網民發表的看似「刺目」的言論,人們也不必將其過度放大。這些言論大多是特定語境中的情緒宣洩,理性的力量最終還是會佔據上風。

 

文章轉載自《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