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樂文:粉絲是如何形成的 (下)

2019-04-26
余樂文
文化工作者
 
AAA

av1.jpg

網上圖片

十四年前,Christopher Nolan執導《Batman Begins 蝙蝠俠—俠影之謎》,重啟蝙蝠俠系列。這齣戲的票房不算太突出,但電影探索蝙蝠俠的過去,著重文戲,大篇幅描述「成俠之途」,開創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新路線。繼後的兩套蝙蝠俠電影沿用此風格,有別於以往只著重動作場面的慣例,繼續重視主角的內心世界,因而廣受好評。其中Heath Ledger飾演反派Joker的遺作《The Dark Knight  蝙蝠俠 —黑夜之神》,當年沒有入圍奧斯卡最佳電影,一直被影評人視為史上最大的遺珠之一。

Marvel在2008年推出近代的第一套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電影《Iron Man 鐵甲奇俠》,承襲Batman系列的新潮流,《Iron Man》同樣不是只顧著打打殺殺,同樣有文戲透視主角的內心世界。2009年,Disney將Marvel收歸旗下,此後的Marvel電影走向更大眾化。文戲、動作兼備之餘,亦加入不少喜劇元素,重視親情及友情也成為電影系列的核心價值,這也是Marvel系列讓余樂文著迷的原因之一。各超級英雄有血有肉。對親情及友情的不同演繹,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決定。劇情的走向不是純粹偶然,而是與他們的性格相關,廿二套電影因而環環相扣,加上大量的彩蛋,並配合現有的社會文化,加入黑人及女性做主角,一步一步構建出獨特的Marvel電影時空。

Marvel以廿二套電影,階級性完結了他們的第一個十年。入場觀看當晚,坐在IMAX影院,與忠粉們同笑同傷感,一時拍手,一時歡呼,氣氛極佳,這種睇戲的感覺,從未擁有。他們的電影很難複製,製作成本絕非香港電影人能擁有,但電影的核心價值、人文元素,值得香港的動作片參考。入場觀看的影迷。如果在離場後,能夠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多一點體會、學懂關懷及保護社會,也算是對Marvel電影的一種致敬。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