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隆:藍黃黑白 都應該思考香港:這樣了,然後呢?

2019-08-01
吳志隆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AAA

WIN1.jpg

「逃犯條例」已經壽終正寢,抗爭仍在繼續,然後呢?

持續超過一個月的「遍地開花」遊行,一連串「不合作運動」開始波及各區民生,然後呢?

暴力持續升級,咬了手指,掘了祖墳,中區、元朗、西環、葵青、西灣河、天水圍,然後呢?

中央政府表態支持特區政府了,然後呢?

好像全城都沒有答案的問題,這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抗爭已經面目全非

由「逃犯條例」引發的政治抗爭,蔓延到今天已經面目全非,被指在台灣殺害女友的陳同佳是否送去台灣受審,已不是多數抗爭者關心的話題。經過一個多月的醞釀,社會已經「藍黃分明」且高度情緒化:黃的要追究行政長官與行政團隊的一意孤行與不作為,要追究警方是否警黑勾結,要求雙普選等等;藍的要追究暴力遊行、外國勢力、始作俑者,支持特區政府等等。

雙方各有訴求,但沒有辦法完全制服對方,也不肯退讓。包圍政府部門沒有用,於是一場場「不合作運動」、「連儂牆攻防戰」直接干擾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政治這次真的成為眾人之事了。一方面認為這樣可以喚起大眾對運動的認同與支持,另一方面又認為「阻人搵食」實在神憎鬼厭,然後互相指責對方才是始作俑者,各自築起高牆,沒有溝通的空間,誓要逼到對方毫無退路取得完勝為止。

避免完敗  港府港人均有義務

但一方完勝,完敗的不是另一方,而一定是耗盡能量的香港。所以香港人,無論藍黃黑白,該是停下來想一個問題:香港已經鬧成這樣了,然後呢?

整場風波的起因在於「逃犯條例」的粗暴推行程序,與由此引發的法制恐懼,在由於特區政府的「一籃子」政治公關失誤而越演越烈,還有建制派內部問題、平時連番施政失誤的累積,外國因素介入等等,鬧到今天甚至已經出現管治危機的初象。

要解決整場風波,特區政府不能指望亂象自平,更不要期望中央介入,主要還是要靠特區管治團隊,與香港社會自行處理。在這一刻,特區政府須採取一連串短期應急措施:一方面的堅定執法,支持警方維護社會秩序,此外,要直視過往施政所積累下來的不足。其次,要向民眾展現出解決問題的誠意,然後要拿出解決問題的主意,比如是否考慮在短期內成為獨立調查委員會,讓各方都能有一個信服的結果?筆者知道社會上也有聲音認為獨立調查委員會不是一個適合的方案,筆者也可預知期間定然很多雜音,但此間還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而長期措施方面,應該加強港府政策研究的能力,廣泛收集民意,審慎研究香港多項累積已久的管治問題,包括房屋、青年、教育、政府公關、問責官員制及香港經濟結構等,讓市民真正可以看到香港的未來與希望,也可以感受到對城市的參與感。

政府伸出橄欖枝,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不代表向另一種勢力屈服,而是展現政府的執政勇氣。回看初心,我們抗爭大多是因為現狀的生活未如理想,可見的未來強差人意,但若持續用暴力來破壞,未來不見得會更好。在此理性的思考下,若有勢力仍想不計代價「贏到盡」,繼續用暴力追求他們的「小眾理想」而不惜犧牲大眾利益,那全港市民應該站在政府的一邊,用法網將其成擒。

香港的未來不應該被某一種顏色所壟斷,而這個城市除了暴亂與連儂牆與不合作運動之外,也應該有更直接向政府表達民間意見的渠道,而政府管制團隊有義務讓這些意見得到落實與回饋,這才是真正「港式民主」所要追求的目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