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若水:海空軍上將比例創新高原因何在?

2019-08-09
甘若水
軍事評論員
 
AAA

八一建軍節前夕,10位正戰區級將領晉陞為上將。至此,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有26位現役上將。按照軍銜規定,海軍、空軍、武警,在上將前加前綴。而陸軍、火箭軍等統一授上將,不加前綴。火箭軍雖為獨立軍種,但未像海軍、空軍那樣設專屬軍銜。至於軍委機關、戰區、戰略支援部隊、三大軍事院校等,由不同軍種官兵組成,依然佩戴各自原來的軍銜。

總體來看,26位上將中,包括空軍上將5人,海軍上將4人,武警上將2人。授予陸軍上將的15人,但其中有3人出身火箭軍,1人來自戰略支援部隊。因此,陸軍上將一共11人,僅佔四成,這是軍史上的最低比例。

M1.jpg

袁譽柏

今年10位新晉上將中,也有多位創造了軍史上「第一」紀錄的將領。如海軍上將、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是第一位非陸軍的戰區司令員;空軍上將、北部戰區政委范驍駿是第一位非陸軍的戰區政委。

M2.jpg

范驍駿

這是軍改中打破大陸軍體制的直觀寫照。按照軍改部署,未來將重點發展海軍、空軍、火箭軍等新型作戰力量,壓減陸軍規模。30萬裁軍也主要拿陸軍開刀。這與當前的建軍思路相契合,是海軍、空軍將領受倚重的原因。

如袁譽柏上將執掌南部戰區,凸顯出捍衛南海戰略安全和海洋權益的重要性。而現代戰爭對高機動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而空軍在這方面有難以取代的巨大優勢,越來越受到重視。乙曉光上將擔任中部戰區司令員,除了拱衛京師之外,也是作為總預備隊,為其他四大軍區提供機動支援。

近幾年來,海軍、空軍的「強軍重器」發展,明顯領先於陸軍。如國產航空母艦、055型萬噸大驅、901型四萬噸級遠洋補給艦等紛紛下水、服役,075型兩棲攻擊艦加速建造;殲20隱身戰機、運20大型運輸機、AG600水陸兩棲飛機等列裝部隊,轟20戰略轟炸機呼之欲出。

現役上將中,有多位曾經在戰場上經歷實戰考驗的戰鬥英雄,體現了「一切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的治軍要求。如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李作成上將、西部戰區司令員趙宗岐上將、東部戰區司令員劉粵軍商機等,都在1979年對越作戰中立下軍功。和平條件下,則看重在重大演訓任務中的經驗。如新晉上將、南部戰區司令員袁譽柏,2013年曾擔任海軍編隊指揮員,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創下了護航時間最長、批次最多、與外軍聯合演習場次最多等多項紀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