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羽:病毒、排華與陰謀論

2020-02-24
王晨羽
醫學博士與法律碩士
 
AAA

143.jpg

隨着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愈演愈烈,社會心態、輿情、國際關係都因此而變得錯綜複雜,出現許多後續效應。特別是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疫情定性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後,許多國家陸續開始出台限制中國居民入境的政策,許多國家民眾心理也因此而產生波動,甚至恐慌。

之前有媒體警告,中國民眾對武漢或湖北人的恐慌,會引發國際社會對中國人的恐慌。沒想到一語成讖,由於疫情持續擴散,感染人數不斷上升,加之對於冠病病毒效力、傳播途徑、治療方法還不甚明確,因此造成了國際社會恐慌;而這種恐慌又轉變為對中國人的恐慌。

在英國、法國及荷蘭,已經陸續出現街頭民眾對當地華人帶有種族主義性質的攻擊行為。與中國臨近的鄰國,反應則更為嚴重。韓國、日本等國家的互聯網出現了要求政府抵制中國居民入境的請願活動。香港地區的醫生更因政府不願回應全面封鎖關口的訴求,而選擇在疫情關鍵時刻罷工。

排華潮似乎正以中國為中心,向全世界一波一波散開。這些新聞經過中國媒體的報道投放回國內,自然在關鍵時期引起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反彈,認為西方的反華之心不死。

與國外相比,從疫情暴發初始,就有國內部分民眾懷疑「生物戰」的可能。有報道說,印度學者發現病毒存在被插入HIV病毒關鍵氨基酸序列,「不大可能在自然界存在」,一時間陰謀論甚囂塵上。然而事後才發現,這篇文章還未發表,甚至還沒通過同行評審階段。

另外,通過選取部分基因組的氨基酸表達來評價病毒基因,本身就存在科學上的許多技術疑點,其結論遠不能確鑿。目前,據悉該文章已被作者撤回。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來又有人挖出,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冠狀病毒專家石正麗,曾在2015年就參與合成一種能感染人體的「新型冠狀病毒」。該研究發表在當年的《自然》雜誌上,題為「一種類SARS循環性蝙蝠冠狀病毒展現感染人體的潛力」(A SARS-like cluster of circulating bat coronaviruses shows potential for human emergence)。

文章稱,研究團隊通過病毒基因重組技術,使用SARS冠狀病毒骨架和來自中國菊頭蝠的冠狀病毒表面蛋白進行工程改造,創造了一種雜交新型冠狀病毒,可以與人體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從而感染人的呼吸道細胞,而且目前的治療手段對其均無效。這在當年的學術界即引起爭議,許多學者認為貿然研究新病毒,如果一旦泄漏,後果不堪設想。

此次源自武漢的冠狀病毒,其致病效力正與ACE2結合相關,所以有人懷疑是不是該病毒泄漏。加之石正麗的合作團隊為美國團隊,有網民懷疑美國人正是利用了當年的數據研製了生化武器,造成這次疫情。

然而,陰謀論終究不敵推敲。已經有研究對比過冠病病毒和石正麗研究病毒的基因序列差別,其差異非常之大,基本無陰謀論的可能。陰謀論持續有市場或者源源不斷產生的原因,正是與國際排華的心理根源一致,都是源於對當前冠病病毒許多未知情況的恐懼。在當前情況下,無論是排華還是陰謀論,除了進一步造成社會恐慌,並沒有積極作用,反倒離散民心、阻礙國際合作。

中國民眾應當自覺遠離陰謀論,認清當務之急就是嚴格控制疫情的傳播,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同時,應當適當減少不必要的國際出行,錯開與國際社會產生矛盾的機會。

中國政府也應當對國際出行的公眾進行教育,如因留學、外派工作等原因出國者,在抵達目的國後應當主動自我管理兩周,以減少新環境下同學、同事的疑慮。在與疫情戰鬥的時刻,每一個公民展現高水準的公民素質,也許是一個改變中國形象的契機。

(作者是醫學博士與法律碩士,目前在英國從事科研)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歷經三年的反覆折騰,冠病疫情留給了中國很多教訓。這些教訓既包括如何及時準確地研判疫情,建立有效的防控體系,更包括及時調整防疫措施,減少公眾對疫情的盲目恐懼,盡量避免過度防疫給經濟和社會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于澤遠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