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船灣 新娘潭

2020-06-19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IMG_6470.JPG

從船灣沿山徑往新娘潭,一路茂林修竹,滿山遍野的藤蔓。沿途還有溪瀾相伴,但見湍流激石,岸芷汀蘭,實在是遠離都市喧囂,洗滌心靈的好去處。

路是當地客家村民鋪築的,已經歷了多個世紀的風侵雨蝕了。大致上都是半平方米的天然鵝卵石砌成,每塊石留半吋隙縫,以便疏導傾盆山雨,不至於留下水坑或窪地,又可避免石頭因驕陽曝曬而熱脹冷縮而龜裂。

IMG_6471.JPG

IMG_6473.JPG

遇一村婦坐在山邊亭榭歇腳,筆者於是上前攀談,得知舊時候,烏蛟騰村民正是利用這條古道,往來涌尾、大美督附近的村落,或從船灣乘搭舟輯往沙田的吐露港。

途中要過新娘潭橋。此橋甚是簡陋,但卻有些歷史,建於1906年,分成三段,前二段用麻石條鋪就,後一段用三合土。橋頭石碑記載了所有捐錢村民的名字和金額。

相關史料顯示,幣種有美金、英鎊、法朗、荷蘭盾及泰國銖,可見二十世紀初,顯示當地村民已至南洋及歐美謀生。離開養育自己的故土,飄洋過海到異域他鄉打拚,不論是積腋成裘還是衣錦還鄉,都願意盡一己之所能,捐建路橋,反哺故土。這是很典型的客家情懷。

IMG_6474.JPG

IMG_6477.JPG

新娘潭是香港人休閑遠足的熱門景點,新娘潭瀑布高度達15米,水潭面積寬廣且水深,夏季有觀光客游泳,因為水源未受污染,清澈見底,游魚可數。鄰近的照鏡潭瀑布高度達35米,水花四濺,蔚為奇觀。水潭邊有幾塊巨岩可供仰臥,引來無數觀光客拍照或寫生,獲譽為香港最壯觀的瀑布之一。

雖然春光水色無限,關於新娘潭的傳說,聽過去像是淒美的鬼故事,有些悚人。傳說有三個版本,其一,從前有四位轎夫抬着一位嬌俏的客家新娘,從烏蛟騰嫁到鹿頸,路過山潭。由於石岩濕滑,其中一位轎夫踩空失足,新娘連同花轎一併飛落瀑布,溺斃水潭,從此得名「新娘潭」。據說新娘潭時不時鬧鬼,有泳客稱曾在水中看到新娘的腳。毗鄰的照鏡潭原名灶頸潭,亦因傳說死去新娘在該潭照鏡而易名。

版本二是新娘含淚出嫁,當轎夫停下花轎歇腳時,新娘走近瀑布輕生,飛躍直下如銀鍊。但新娘冤魂不散,之後有人說看見新娘的鬼魂。版本三則是新娘同其中一個轎夫相親相愛,但父母逼她下嫁要「門當戶對」,所以新娘設局做成意外死亡事件,從潭底游上岸,再與心愛的轎夫私奔。

IMG_6478.JPG

IMG_6479.JPG

新娘潭四周山地,多是聚族而居的客家人。筆者走了一趟,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飛瀑深潭、溪瀾游魚,而是一路上長得茁壯的樟樹群。值得一書的是,客家喜歡依山而棲,對林木很有心得。以樟木為例,客家山民廣為種植,並在村前屋後形成風水林的主要植物,傳統的客家工匠還喜歡用樟木雕刻佛像。

IMG_6486.JPG

IMG_6487.JPG

IMG_6488.JPG

樟樹還是一種很好的建築和傢具用材,不變形,耐蟲蛀,防腐朽及除臭。這種植物品質對山居尤其重要,所提煉的樟腦可製成生活日用品,包括樟腦丸、樟腦球、防蛀香片、網袋芳香球、懸掛式芳香餅等,用於衣物、皮草、書籍的防護品。樟樹物樸無華,生命力堅韌無比,其形其格恰似客家人的精神氣質。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