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改善中印關係首當「治心」

2020-07-14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7-14 at 13.38.01.jpeg

五月以來,中印邊境不太平,兩國軍隊在拉達克地區長時間對峙,終致6月15日爆發衝突,印軍死亡20人,是45年以來首次。所幸近日中印達成共識,兩軍在加勒萬河谷脫離一線接觸,邊境局勢趨向緩和。

中印邊界爭端由來已久,近年來邊界緊張局勢加劇。據印度國防部透露,中印實控線沿線每年要發生約400起兩軍對峙事件,但很快化險為夷,嚴重對峙並不多,2013年以來共發生過四次。如2017年6月洞朗對峙一度劍拔弩張,但持續兩個月後亦告平息。

印對華政策或受民粹主義綁架

這次中印軍隊衝突後,莫迪政府宣稱主權至上,強調印度希望和平,但面對挑釁會作出適當回應。此番表態無異於告訴世人,印度在領土問題上不會讓步。

這也在意料之中。莫迪是虔誠的印度教徒,崇尚強人政治,隨着民粹主義不斷發酵,當權者對華任何退卻或認栽服輸都會嚴重挫傷印度的民族自豪感,引發回火,弄不好還會殃及政治前途。

莫迪政府愈發將中國視為挑戰,開始調整對華關係座標。然而,面對邊界危機,印度的選擇有限。在疫情肆虐、經濟下行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選擇與華對決絕非良策。從過去三周的情勢看,新德里似在藉助非軍事選項反制北京,中印經貿「脫鈎」論甚囂塵上,從縱容民眾抵制中國貨,到進一步限制電信業使用中國設備,再到禁止中企參與印度5G建設等,莫不如是。  

值得關注的是,繼印度政府下令禁止使用59款中國應用程式(App)後,印度軍方也以防洩密為由要求官兵7月15日前卸載包括絕地求生、部落衝突在內的89款App。坊間消息稱,印度還將參照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程式,加強對中國投資的審查力度,擴大受限領域覆蓋面。有理由擔心,印度社會彌漫的民粹主義持續發酵,將成為中印關係回歸正軌的一大障礙。

莫迪政府恐難對美亦步亦趨

需要警惕的是,這場邊界衝突給印美關係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美國將印度視為印太戰略中的重要盟友,有意啟動美日澳印所謂民主國家「四邊對話」機制,有意無意地將中印衝突說成是中國在印太地區修正主義行為的鐵證,有鼓動印度在遏華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之嫌。

過去二十年,印美關係長足發展,雙邊貿易額從160億美元上升到了1420億美元。毋庸諱言,印美在對華定性上有共同點。這次中印邊界衝突刺激莫迪政府進一步擴大印美安全合作,尋求拓展印美關係「特別的廣度」,不能排除在一些問題上向美國傾斜的可能。

不過,如果說印度就此會徹底倒向美國,那也有些過於武斷。作為不結盟運動的主要發起國之一,長期以來印度與美國交往有其風骨,從未唯美國馬首是瞻。事實上,莫迪政府的印太戰略觀與美國並不完全對版,至少不像山姆大叔那樣秀肌肉。

何況,特朗普上台後,美印貿易關係緊張,雙方在智慧財產權、關稅、外國投資限制、資料當地語系化,以及印度在美H-1B簽證人數限制等問題上衝突不斷,另一方面,中印兩國在氣候變化、逆全球化、捍衞自由貿易原則、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等許多領域有共同利益,要想印度俯首貼耳,在對華政策上沒有原則地圍着美國的指揮棒轉情理難通。

顯而易見,由於歷史和現實因素,印度在處理對美關係的戰略定位上仍然是謹慎的。事實上,在邊界衝突上,莫迪政府沒有接受美國出面斡旋,凸顯了新德里繼續與北京通過現有外交管道解決分歧的深層考量。

當然,中印關係十分複雜,兩國矛盾不只是邊界爭端,中巴經濟走廊、雙邊貿易不平衡,尤其是1962年戰爭給印度戰略界留下的心理創傷從未真正癒合過。一些人對華戰略意圖素有猜忌,疑神疑鬼,指責中國對印度的安全關切不敏感,試圖利用巴基斯坦將印度牽制在南亞次大陸等等,這些利益衝突點疊加在一起容易引爆衝突。

增信釋疑需平衡多邊關係

緩和中印關係首當「治心」。長期以來,尤其是1998年破門闖入核門檻後,印度戰略界和新聞媒體一直視中國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安全威脅,動輒捕風捉影,臆測中方意圖,甚至肆意誇大衝突,挑動對立,似乎中國整天在琢磨著暗算印度,加之,印度北方城市達蘭薩拉又是「藏獨」的大本營,所有這些都給中印關係的健康發展蒙上了陰影。

中國對印度雖有警惕,但戰略重心始終被美國佔據,媒體每提到印度,也總是與貧窮落後和腐敗掛鈎,對這個南亞頭號大國的理解是片面的,有時甚至是扭曲的,就像西方國家看中國那樣,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缺乏系統性研究印度的專門人才。西風吹得學人醉,南亞研究門可羅雀的現狀亟待改變。

這場邊界衝突標誌着中印關係進入了關鍵路口。中印邊界爭端並非新問題。儘管中印對現有協議的理解不盡一致,但對彼此的立場還是清楚的。中印之間增信釋疑喊了那麼多年,猜忌不減反增,這就需要尋根究源,尊重彼此的安全關切,平衡方方面面的關係。不然的話,心魔難解,所謂「互不構成威脅」至多只是口號而已。

印方必須明白,鄰居沒法選擇,相背而行只會兩敗俱傷。試想,卧榻之側,總有個龐然大物虎視眈眈、鷹視狼顧,彼此怎得安寧。在對華關係上,印度各界要努力克服「瑜亮情結」,切忌衝動之下劍走偏鋒打西藏牌,亞洲之大,世界之巨,完全容得下中印共同繁榮與發展。唯有龍象共舞、發展更為建設性的雙邊關係、努力成為好鄰居才能成就彼此復興國家的偉業。

上世紀末筆者在新德里工作時,印度朋友總喜歡說,下個世紀是印度和中國的世紀(當時中國人口約12億,印度人口約9億,兩者相加正好21億)。作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倡導國,中印兩國的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除常規管道外,完全可以利用金磚五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和上合組織等多邊機制穩定關係。沒有理由懷疑,中印兩大文明古國有智慧將雙邊關係引回1950年代「Hindi Chini Bhai Bhai(印度中國是兄弟)」的美好時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