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澄:尷尬 – 充滿政治盲點的香港

2020-08-05
余海澄
公營機構公共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8-05 at 12.48.42.jpeg

不談一國兩制,只談一生一世,曾經是特首選舉公關戰的經典一幕。回歸廿三年,一國兩制踏入關鍵時刻,一國兩制2047年後會否與港人一生一世?須具政治勇氣及承擔感的人作為橋樑,在適當的社會氣氛,為香港社會及中央政府坦白協商搭建平台。呂大樂新書《尷尬》,小書一百二十多頁,道出的種種尷尬情況,包括社會各界對「不變」及「區隔」的迷思、資本家與建制派在一國兩制的處境等。我們不單止要反思,更要正視,繼而解決尷尬情況,而作者認為最終答案,仍是一國兩制。

是尷尬還是政治盲點?

踏入大學前,猶記得前輩跟我說,不論參與政治或討論政治,最重要是先認識政治,打開心扉,在書本和課堂中,穿梭時空要塞,理解各個政治議題及政治理念的前世今生,然後再考慮如何參與其中,做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參與者。不過,這種「左膠」想法,對年輕人說可能顯得不合時宜。書中提及的香港的尷尬,倒不如再直白一點,說是我城的政治盲點。香港的問題,總離不開一國兩制。但試問到外國出賣香港的政棍,又何曾認真了解一國兩制的歷史、背景及其用心良苦的一面呢?由於他們對社會不滿,就以攻擊一國兩制,否定一國兩制,引起社會關注,獲取最大的政治紅利。越說不清一國兩制的內涵,他們就越有空間扭曲及僭建。

他們先將自己主觀意願,放入自己所想像的一國兩制,構建一種對一國兩制的理解,然後批評現時的一國兩制「走樣」,最後否定一國兩制,鼓勵社會走向自決,但卻不會觸及自決的法律基礎,又或者具體解釋實踐方法。可悲的是,往往空洞而不切實際的政治理想,就越容易驅使年輕人走上街頭,淪為政客「上位」的祭品。以上情況,作者沒有直接說明,但筆者認為這是香港現時最大的尷尬,也是香港人的政治盲點。

熱愛香港  請做愛香港的事

早一陣子,網上一張「我地真係好愛香港」的圖片,引起不少年輕人的共鳴。每個人都想為守護香港出一分力,主觀認為自己所做的是愛香港的表現,但以破壞香港作為手段,猶如自殘的手段,不僅是自私幼稚,實際上是破壞自己所熱愛的香港。閱畢全書,總結得著:一國兩制是當年各方妥協的產物,同時以「不變」作包裝,「區隔」為手段,達至安定繁榮的社會,港人安居樂業,北京實踐「長期打算,利用利用」的策略,然後在國內建立多幾個「香港」。然而,一國兩制的背後,是基於八十年代北京對香港的認識及國際形勢下,埋下各種不同的假設。可是,各種假設,已經翻天覆地改變,導致實踐舉步維艱。

讀書的目的,除了堅持求真精神外,更不希望自己在陷入知性懶惰,只簡單相信KOL的分析,然後自我感覺良好。那麼,如何才是愛香港呢?筆者引書中的一段作結:

/一個社會不會因為既成現實的存在而無法尋求改變,可是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也要深入認識為什麼某些框架、約束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更重要的是,總結過去的經驗的意義在於面對及展望將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日前接觸一個一直撐JPEX的不是太熟的朋友,他提到一個他撐JPEX的理由,居然是「反建制」。他認為政府如此高調要拉人封鋪,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理由,所以他要繼續支持。這種想法不禁令我啞然。原來被騙都有政治理由。

    文瑜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