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在山:加快鐵路興建 借「內循環模式」救香港經濟

2020-08-07
陸在山
公共事務顧問
 
AAA

WhatsApp Image 2020-08-07 at 11.36.07.jpeg

香港正面對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經濟打擊進一步擴大,從最初的零售、服務業,擴展至各行各業,失業率攀升至6.2%,為十五年來新高。最新公布的第二季GDP亦因內外需求持續疲弱,而按年下跌9.0%,差過市場預期。疫情嚴重影響本地消費,加上勞工市場持續惡化,整體投資氣氛欠佳。政府提出的「保就業」紓困措施似乎已漸漸失效,坊間亦再度要求更多紓困措施,包括新一輪「保就業」補助、再派發現金等,藉此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

過去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每每依靠外國投資、來港消費帶動香港零售、酒店、旅遊、航運、服務業等行業發展。早前曾討論與周邊鄰近疫情受控的地區發展「旅遊泡泡」,但此時疫情再度肆虐,多國的情況仍然反覆,疫情未知道何時完結。相信唯有依靠推動內需,才能不致讓本港經濟繼續沉淪下去。

隨着內地生產活動大致恢復,國家發改委本月3日批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同意實施一批總投資達5260億港元的城際鐵路項目,包括規劃建設13個城際鐵路和5個樞紐工程項目,總里程約為775公里。相信此批大型項目與今年5月中央提出的「內循環經濟」政策表述相符。發改委亦指項目將形成主軸強化、區域覆蓋、樞紐銜接的城際鐵路網絡。大灣區城際軌道除了考慮粵港澳連繫外,更可「跳出珠三角」,跟珠三角周邊城市加強連繫。

是次城際鐵路建設發展項目亦在示意圖中,將連接香港和深圳機場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列作遠期研究項目。特區政府曾在2014年因造價太貴而否決興建這條快速軌道,直至去年再由廣東省政府提出有關建議。在此刻經濟低迷之時,工資與原材料應有所下調,特區政府實應加快推動多項中短期有經濟成效的鐵路工程。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未來的鐵路網絡將新增洪水橋站、北環綫、東涌西延綫、屯門南延綫、東九龍綫、南港島綫(西段)和北港島綫。當中設3站途經添馬、會展、銅鑼灣北,以連接東涌綫與將軍澳綫的北港島綫,原本預計2021年動工,2026年通車,又是否可以提早動工?其他各綫如北環綫亦已商討多年,又是否可以加快規劃並推動工程進度?東涌西延綫和屯門南延綫項目又可否再加快?

鐵路擴展計劃預計能為各種行業(如設計規劃、建造、鐵路營運及維修、車站零售、物流、相關的供應鏈及鐵路沿線的商業活動等)帶來就業機會。上述報告亦指鐵路發展可為本港提供每年最少20-30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中長期更可增加鄰近鐵路及上蓋的土地供應,從而滿足市民的房屋需求,相信較「遠水不能救近火」兼爭議不斷的明日大嶼更易為普羅市民所接受和支持。

筆者過去曾撰文談及「乘數效應」,可謂與國內的「內循環經濟」模式不謀而合。雖然未來數年可能出現龐大赤字,但在「應使則使」以及「救市救人」原則下,這些基建投資是需要的由政府帶頭推動基建、政府工程等,通過「內循環」帶動內需潛力,挽回整體市場投資氣氛和信心,從而推動香港經濟重拾升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做生意切忌「心存僥倖」,而且還需要「兩手準備」,大家亦不見得是「沒有選擇」。例如,對物業投資者來說,明明已入不敷支,為何仍要「死撐」下去?既然利息太貴,租金回報太低,還不盡快賣資產?

    寒柏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