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超市理應減價 與市民共渡難關

2020-09-16
顏汶羽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AAA

56.jpg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香港零售業大受打擊,7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算為265億元,按年下跌23.1%,但超市銷售額則在「疫市」連升7個月,7月按年大升27.8%,創逾5年新高,成為「疫市奇葩」。政府推出第二輪保就業計劃今日截止申請,當中點名規定兩間大型連鎖超市百佳及惠康,若領取第二期工資津貼,就必須減價,或向弱勢社群提供超市現金劵。

筆者經常接獲市民反映,即使香港面臨經濟衰退及打工仔凍薪減薪,各大超市或網上超市的貨品價格不減反升。筆者認為百佳及惠康若再領取保就業計劃的工資津貼,應該既向弱勢社群提供超市現金劵,亦必須「真減價」以惠及普羅大眾。為達致確保零售商包括超市「真減價」及防止「先加後減」行為。

首先,政府應檢討現行與保障消費者有關的法例,杜絶零售商以不誠實手法定價及宣傳,加強對價格標示有誤導消費者行為的規管,其中可考慮參考澳洲及英國等地的法規,研究對「優惠價格」的規定,除了在標示減價時,必須說明「原價」是多少,由多少元減至多少元外,亦清楚界定「原價」的定義。

其次,政府應增加資源予競委會,讓競委會加緊對超市有否合謀定價、縱向價格限制或濫用市場權勢等反競爭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及監察工作,並檢討應否在競爭法已行使若干時間下,取消現行非嚴重反競爭行為「告誡通知」的安排。此外,研究優化《競爭條例》訴訟程序,包括引入私人訴訟途徑,給予申訴者直接對申訴對象採取司法途徑的權利。

最後,若百佳及惠康兩大連鎖超市,再領取第二期「保就業」計劃的工資津貼,政府須要求百佳及惠康公佈減價計劃,政府同時應確保超市是「真回水」,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