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老齡人口50年後佔四成 香港響警號

2020-09-21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888.jpg

近年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65歲或以上的人口在去年已經佔據整體人口的18%。統計處本月初公布的報告指出,香港人口在未來還將持續老化,預計50年後將有258萬名長者,佔全港人口的38.4%。

譚庭康(38歲)是典型的香港中產人士,他在律師樓從事法律事務工作,太太則是中學教師。兩人的月薪加起來約有9萬港元(下同,1.58萬新元),和一對年幼的子女住在一個中檔的私人住宅屋苑。

表面上看,譚庭康一家的收入可觀,生活令人羨慕,但其實背後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壓力。他向《聯合早報》記者粗略舉出了每月一系列開支金額:供房1­萬5000元、養車1萬元、家庭日常生活開支2萬元、子女學費6000元,以及5000元固定的補習和興趣班費用。

以上還未包括另一筆金額不少的開支,就是供養年邁的父母。他說:「我和太太都是獨生子女,這幾年父母年紀大了,我們除了每個月給1萬多元的家用,有時候還要請鐘點工人幫他們清潔家居。所有開支加起來,一個月真正能儲蓄的錢其實並不多。」

50年後 1.2港人供養一小孩或長者

近年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65歲或以上的人口在去年已經佔整體人口的18%。統計處本月初公布的報告指出,香港人口在未來還將持續老化,預計50年後將有258萬名長者,佔全港人口的38.4%。

人口老化加上出生率持續下跌,意味着港人供養負擔將進一步加重。根據港府統計處的推算,50年後,每1.2名港人需要供養一名小孩或長者。換言之,像譚庭康這樣看重生活素質的中產人士,在香港的生活比外人想像的要困難得多。

事實上,香港滙豐卓越理財上周公布的一項調查也發現,香港人非常重視家庭觀念,高達94%的受訪富裕人士(每年收入10萬美元或以上)表示,會負擔照顧父母生活和健康開支。但該項調查同時發現,照顧父母晚年生活對港人構成財務壓力。六成受訪的高收入人士憂慮難為父母尋求適切醫療服務或應付其醫療開支,尤其在識別和治療特定疾病方面。

持德士小巴駕照者 60歲以上佔四成

有感於子女沉重的財政壓力,許多已屆退休年齡的香港長者近年都選擇了重返社會工作。以只需要駕駛技能的交通行業為例,近年就出現越來越多的高齡司機。在2018年,持有德士或小巴駕駛執照的人士之中,有逾四成為60歲以上人士,70歲或以上人士則佔超過8%。

無論如何,人口老化問題已對香港社會響起了警號。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標準普爾7月份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是本區域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市場之一,預計香港的勞動生產率在2030年將下降至1.2%,削弱當地的競爭力,預料長期經濟前景偏向下行。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接受《聯合早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除了香港,亞洲一些已發展國家或地區,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由於出生率偏低及人均壽命增長,也同樣面臨著人口老化問題。

社運及《國安法》促使中年專業人士攜小孩出走

但葉兆輝指出,去年至今,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原因是去年的社會運動加上今年年中實施《香港國安法》,刺激不少港人移居海外。「這些人大多是中年的專業人士,他們帶着小朋友一起離開香港,變相令香港老年人口的比例上升。」

此外,近年香港的政治氛圍也嚇怕了中國大陸民眾,移民到香港的意願大減。葉兆輝以去年為例說,大陸每年移居香港的單程證配額有5.3萬個,但去年只有2萬多大陸人移民香港,令香港少了一批年輕的「新血」。

葉兆輝警告,根據統計處最新的預測,可以預見香港老化問題將為港府帶來越來越巨大的財政壓力,當局必須設法維持競爭力,提供讓青年留在香港的動力;以及推出新政策,吸引全世界的專才移居香港。

他指出,就後者而言,港府有必要向社會多做一些解說工作,平息港人對外來人口的怨氣。「比方說,政府應該澄清一個專才移居香港,可以為香港創造兩三個就業機會,而不是搶走了港人的飯碗。」

面對不可避免的老齡化問題,葉兆輝認為,港府同時也要提高退休年齡門檻,鼓勵長者繼續工作。

他舉例說:「一些保險公司的勞動保險,一到打工仔60歲就大幅增加保費,促使很多企業寧願聘請年輕人。但人不是59歲沒有身體問題,一到60歲就突然患病。所以政府應該有一些政策調整,鼓勵企業聘請長者。」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要解決港人生育率低的問題,港府除了可以考慮提供誘因如提供生育津貼之外,長遠而言必須要設法發展經濟,建設香港成為宜居城市。只有這樣,才會有更多港人願意多生育。

    戴慶成  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