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蔡英文講話隱含的深層訊息

2020-10-12
 
AAA

886.jpg

蔡英文通篇講話主要的表面訊息是,在可預見的短暫未來中,台北不會在兩岸關係方面採取新的行動,尤其是表達排斥或對抗的行動。所以,北京如果願意迴避一個中國原則,雙方可以討論和平共存的方案。 

這就表現出與去年在選舉期間完全不同的態度,去年攻擊性非常強,尤其對於一國兩制。同時,去年只有提及台灣片面將如何作為,傳達的是完全不會考量北京的反應,也就沒有出現任何關於「共同」或互動之類的表達,因而跟今年可說有天壤之別。 

然而,字裡行間所隱含的深層訊息卻是,華府不願意兩岸關係緊張升高,而且對台北的壓力很大。故即使台北同意不會在短期內,或在華府並未授意的情況下,由自己發動的任何後續其他有對抗含意的作為,以便確保兩岸起碼可以僵持下去。 

但華府可能仍然覺得,光是這樣的口惠,還是不夠清晰。這就迫使台北必須更積極化解兩岸緊張,為了向華府證明自己有努力在化解,今年沒有針對性的批判,也沒有直接針鋒相對的話語。 

台北當然有自己的算盤,而不能唯華府是從。於是,台北表現出願意啟動兩岸降溫的過程,只要能先降溫,過了華府這一關,之後便聽任其談不出結果也無妨,甚至談不出結果更好。因為只要開始降溫以後,北京很難就因為判斷已經談不出結果,就又轉而升高衝突。 

一旦降溫過程開始,就不會再立即引發危機。不過,台北不能讓北京覺得台北沒有誠意,一副事先就已經想好要過河拆橋的模樣,於是除了過華府這關,還是必須也要過北京這一關。 

因此,如何讓北京能同意開展會談,或起碼願意採取某種自動降溫,就是當前台北對大陸政策最主要的動機。 

可是,即使如此,也不容讓步太多。表現在雙十講話中的主要條件上,就是能對等尊嚴,這表示,即使迴避主權也可以,給北京一個誘因,只要北京動念了,台北就可以等談起來以後,再慢慢磨。 

進一步解讀若干節錄的文本如下: 

1、刪節去年提及的印太戰略,今年只談在印太面臨的的挑戰,但仍影射了如果出現狀況,就必然是因為中國挑戰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所致:「…區域安全情勢的變動。從南海、東海主權爭議,中印衝突,到台海局勢的變動,乃至各國關切的港版國安法實施,印太區域的民主、和平與繁榮,正受到嚴峻的挑戰。」 

2、但是,來自美國壓力很大,台北不是完全能自主,但絕對不能表現成大陸政策的退讓,所以今年就選用「彈性靈活」這樣的字眼,暗示台北不會衝撞:「…我們堅持主權以及守護民主價值的原則,不會改變;但在策略上,也會保持彈性、靈活應變。」 

3、養成國際上同情台灣的氛圍,台灣屬於國際性社會,不屬於中國,北京如果不快點來談,台灣就會愈來愈國際化:「…秉持『價值同盟』的原則,在國際社會廣結善緣,並且跟理念相近及友我國家,持續提升夥伴關係;我們也會更積極地參與區域及國際的多邊合作和對話。」 

4、表達台灣已經有許多潛在「盟邦」,這種表達,既是對北京施壓,也是暗示北京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緩和的話,可以有助於北京在其他國際場合減輕外在的疑慮:「…在區域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擔憂中國擴張霸權的此刻,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改變的開始。」 

5、進一步強調,要改變的是北京,但沒有像去年提到北京以鋭實力壓迫台北,而且台北會根據北京的改變而也採取若干調整,如此,台北可以就成為化解北京國際孤立的助力:「…北京如果能正視台灣的聲音,改變處理兩岸關係的態度,和台灣共同促成兩岸的和解及和平對話,相信一定可以化解區域的緊張局勢。」 

6、台北不會有新的行動,北京最好不要有新的行動,台北對北京保持的是維穩的態度,而不是制衡:「面對兩岸關係,我們不會冒進,也會堅守原則。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是兩岸共同的利益;我們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但這不是台灣可以單方面承擔,而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7、這裏暗示的是,也許可以談軍事互信、和平協議(談不成也可以達到緩和效果,畢竟總不能說,談不出結果,就突然片面升高緊張),因此影射了比較具體的誘因:「…現階段兩岸當務之急,是本於相互尊重、善意理解的態度,共同討論和平相處之道、共存之方。」 

8、可能可以接受「兩岸」作為雙方身分,今年沒有批評一國兩制,而且今年不用中國作為稱呼,與這兩年以來的用詞大不同,沒變的只是絕不能接受一個中國的前提:「…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 

最值得分析的角度是,台北這些都是表態而已,沒有提出政策調整的實際內容,甚至可以完全不調整,只是在言詞上表達間接、但明確的降溫和解呼籲。有三點值得提出來: 

第一,目前承諾不會再有新的政策變化,但這個承諾隨時可以改變,因此沒有可取信的依據。 

第二,至於未來隨時改變的原因,可能是遵從華府的戰略指示,也可能是在取得華府諒解或自忖足以擺脫責任的情況下,因為台灣內部的形勢需要,轉而選擇升高衝突。 

第三,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所謂台北願意共同、善意、相互的前提恰恰是,台北還有不少其他可以使用的政策資源或工具,用來對北京進行政治擾亂,提高對抗;起碼台北自己認為,這次表態是善意的(意思是願意採取自我克制),那不就反映出,台北也自己認為還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可用,除非是空城計,否則怎麼會覺得自我剋制是值得讚賞的?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郭台銘今後的發展,筆者願意誠摯地建議,郭台銘已經在兩次總統大選中嘗試參與,不論2024總統大選的結果如何,郭台銘應汲取教訓與經驗,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如果2024大選選出的總統不是郭台銘,郭台銘仍可繼續努力,為2028總統大選而努力,如果2024郭台銘勝選,然允諾「只做一任」,將錯失處理台海最關鍵的歷史時刻。由是,郭台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筆者願意鼓勵與祝福之。

    楊雨亭  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