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香港:建造業因工死亡數字最多 平均罰款不足3萬元

2020-10-28
 
AAA

 4.jpg

政府致力推廣職業安全,但因工作死亡的數字,近5年上升約40%,由2015年的177宗升至2019年的249宗。若將死亡個案分類為意外和非意外兩類,意外死亡個案大約佔40%。
1.jpg
今個月初,香港仔深灣道一個酒店地盤,突然塌石屎磚牆,壓死一個泰國裔工人,遺下妻兒。建造業向來是工作較危險的工種,以去年為例,249宗因工死亡的個案,建造業有51宗佔了21%,名列首位,當中以從高處墮下為主要成因。其次是運輸業,有43宗,佔17%。這兩個行業的死亡比例顯著高於其他行業。
另一方面,飲食業員工受傷比例亦令人關注,去年共有32623宗受傷個案,飲食業接近5000宗,佔15%。其次是運輸業,有12%,建造業排第三位,有9%。
2.jpg
根據《僱員補償條例》,如意外事件引致僱員死亡,僱主須於知悉事件後7日內向勞工處呈報。
僱主除了要支付殮葬費外,亦要對死於意外的僱員賠償。法例要求僱主按僱員年齡計算補償金額。例如40歲以下僱員,遺屬可獲84個月的收入賠償、40至55歲僱員,遺屬可獲60個月收入賠償、56歲或以上僱員,遺屬可獲36個月收入賠償。每月收入上限是28360元,法例規定最低賠償額是408960元。
至於僱員申請工傷補償方面,由於建造業工傷一般較其他行業嚴重,2018和2019年,連續兩個年度,每宗建造業工傷申請金額平均超過15萬元。其他行業的工傷賠償,平均不足5萬元。
當中原因是建造業的工傷,普遍需要更長時間休養復元,去年建造業有大約3500宗工傷申請補償個案,其中報稱有360天或以上不能工作的宗數達736宗,佔21%;比全年所有同類個案多出14%。若與運輸業的工傷補償比較,亦比同類個案多15%。
3.jpg
當局已加強巡查地盤和檢控,2018年發出1876張被定罪傳票,平均罰款10552元;2019年發出1767張被定罪傳票,平均罰款8722元。而建造業的致命意外,在2018年平均罰款約27000元。政府在諮詢勞工顧問委員會後,計劃在2022年中期前修訂法例,大幅調高最高罰款。例如由50萬元調高至600萬元或涉事企業營業額10%,不過社會未有共識,部分僱主強烈反對當局建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