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清快塘

2020-11-13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2381605247633_.pic_hd.jpg

沿著屯門公路驅車來到深井,在好友傅天宋師傅的陪同下,走訪了傅氏祠堂、村公所,然後上山尋訪傳說中的清快塘村。

路牌還在,但村莊已經消失。這個隱世客家坐落在荃灣的郊野,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上世紀六十年代,因為搵食艱難,原住民逐漸遷徙至山下的深井、荃灣、屯門虎地。1969年,位於元荃古道的這片桃花源從此荒廢,殘垣斷壁都被萋萋荒草吞沒。

2391605247642_.pic_hd.jpg

2401605247643_.pic_hd.jpg

清快塘原名叫「青𧊅塘」(又讀靑蟈),原汁原味的客家話。官府覺得不太雅,改為「春佳塘」。但這一改,輪到村民覺得不雅了,客家話念出來豈不變身「春雞」?所以群起反對,最後名字變成「清快」,清涼快活之意,官民皆大歡喜。

據傅先生小時候的記憶,清快塘地處深山幽谷,原來有十多幢村屋,呈半月狀排開,每戶門前皆是荷池田畦,蛙聲蟬鳴,鳥語花香,形神似足魏晉陶淵明筆下描述的的桃花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2411605247644_.pic_hd.jpg

2421605247645_.pic_hd.jpg

村長傅玉有給筆者贈送了一本《傅氏族譜》,記述資料豐富,對文史工作者而言彌足珍貴。該族譜數百年來一直以手抄本傳承,直至二十一世紀初,在「傅氏族譜重編委員會」召集人傅子義的倡議下,才出現印刷本。

該村原居民來自廣東五華的傅姓客家人。上溯源頭,始於山西平陸。始祖姓名傅說,生於三千三百多年的商朝,比孔子早了八百年。清快塘始祖傅昌榮,200多年前從廣東省五華縣來到清快塘,見此地好山好水,宜務農種稻,治安又好,從此定居,生3子名宏亮、宏熙及宏光,此後開枝散葉。

2431605247646_.pic_hd.jpg

2441605247647_.pic_hd.jpg

客家人非常重視家族淵源。無論棲居天涯海角,祭祀祖先必不可少。傅氏族人每逢重陽節掃墓,叔伯們必談說祖先懇荒拓植、薪火相傳的往事。清快塘設有傅氏宗祠,廢村之後坍塌,1976在深井重立,亦因風侵雨蝕,壁畫剝落,更因樑柱蟲蛀厲害,族人恐其崩頹,前年7月開始重修,歷時半載竣工,於2019年元月舉行盛大的重光典禮。

清快塘原住民仍傳承著最純正的客家習俗,譬如在農耕時期,重視飼養六畜。每逢佳節,以「九大簋」大宴八方;端午節以薑甫洗浴避邪納福;重陽節登高踏青,散居在附近鄉村的傅氏族人會在舊村聚集拜祭昌榮公,然後在山裡壘起土灶,支起大鐵鍋,瓢飲山泉水,共享客家招牌的「鹹菜豆卜燜豬肉」。禮式結束之後,各分支族人再前往麒麟地、梗龍口、出水坑、大坳、圓墩、大輋、烏竹田等拜祭祖宗。

2461605247736_.pic_hd.jpg

2451605247724_.pic_hd.jpg

村民傅裕霖,因為父母希望回到未倒塌的祖屋居住,於是在2002年在原址修整為喜香農莊。因此,清快塘現在成了行山客歇腳的好地方。筆者在小橋流水、花叢竹林中流連,「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愜意由然而生。平時在都市營營役役的香港人,雖然享有現代物質文明,但傳統香港客家人那種野鶴閒雲、來去自如的山居生活,卻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了。

2371605247386_.pic.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