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雄《路》智生於憂患

2020-12-13
岑家雄
資深註冊社工
 
AAA

WhatsApp Image 2020-12-07 at 11.50.34.jpeg

蘇軾在《東坡易傳》卷六寫道:「凡人智生於憂患,而愚生於安佚。」說智慧因憂患而生,愚昧因安佚而生。另一位宋人李昭玘也,然而與其對應的,是「禍見於已形」。南宋人張九成則說:「抑又聞之,天下之智生於憂患而死于安樂。」張九成的話,推想源出《孟子·告子下》語:「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蘇軾等人指出「智生於憂患」,已轉孟子之意,注意到「智」之生成的條件在於「憂患」,也算是對智慧的歷史表現的一大發現。

先來看「智生於憂患」的第一層涵義,就是從個人來看,「憂患」可以磨礪意志、錘煉精神、修養心性,激發個人內心的智慧。張九成在發表「天下之智生於憂患而死于安樂」的論點之後,又說:「故德慧術智乃起乎疢疾。」隨即闡發《孟子·告子下》「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簡單來說,人必須從似是前無去路的關路以堅毅勝過困難,才有承擔大事的氣魄和機會。

所謂「智生於憂患」的第二層涵義,就是從社會整體層面而言,「憂患」可以激發社會智慧的發生和盛起。通過對社會文化發展過程的觀察可以發現,經過社會的動蕩,激烈的鍛淬,往往使得社會廣大層面的智慧得以煥發。在這樣的時期,「事態百變,人才輩出,令人喜讀」。所謂「事態百變」,正就是當下人說的創意創新,而「人才輩出」,就是說有很多從艱難磨練出來的才智之士,兩者併合令社會有新發展和機遇,令社會的閃光點其亮度和密度都十分可觀,大家樂見。

可惜的是,時下很多人都以長處安逸,少做多得為「醒目」,不處憂患就是趨吉避兇,是上策,大家似乎忽略了欲避兇唯兇常致,現代的説就是危機感弱,面對挑戰的能耐差!當危機避無可避時人便毫不懂應變,坐以待斃!「智生於憂患」,面迎難處才可更新轉化,令人更上一層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