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北京擬祭出國家統一法?

2020-12-21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464645.jpg

臨近2020年歲末的大陸國台辦記者會,北京是否會推出「國家統一法」的問題橫空出世,暗示北京可能祭出新法,對台再加一重「緊箍咒」,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社會與政壇的心理震懾。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是否又再提高了?該話題再次引起關注。

須註明,「國家統一法」的話題並非國台辦發言人主動提起,而是來自大陸官媒新華社的提問。

新華社記者在前天(16日)的國台辦記者會上提到,國台辦官方賬號在12月4日國家憲法日當天發佈了一張宣傳海報,內容是看看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該社記者問:「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發佈這方面的宣傳內容是否意味着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

發言人朱鳳蓮的回答未脫大陸一貫口徑,然而她雖未承認,卻也沒有否認,而是回應: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是明確的,我們堅決貫徹執行」。她接着重申,大陸將採取各種必要措施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地粉碎任何『台獨』分裂圖謀」。

新華社記者所指的海報,其中引述中國憲法:「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以及「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從大陸國台辦發佈海報,再到新華社記者以提問拋出「國家統一法」。雙方一唱一和,被視為北京為「統一法」的輿論放風與試探。

從邏輯上看,北京推出《國家統一法》不出奇。早在2005年,全國人大就閃電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國家統一法》可以是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增修,而命名和措辭上,後者比前者更進了一步。

從台海現實研判,北京推進統一進程的具體動作,也在蓄積能量。早在2013年,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就曾對訪華的台灣政要蕭萬長說,兩岸政治分歧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近兩年、尤其是去年以來,台灣「抗中」意識加速強化,北京的促統、「反獨」也加大發力。

英國路透社上周發出特別報道就認為,北京在香港消除了大眾對其統治地位的挑戰後,已將目標轉向台灣,某種意義上,戰爭已經開始了,解放軍對台發起了非常規的「灰色地帶」戰術,旨在讓台灣筋疲力盡,進而被制伏。

那不是一次性的軍事襲擊或搶灘佔領,而是以一波又一波軍機繞台、飛越台海中線,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行動,來侵蝕灣的抵抗意志。

自9月中以來,解放軍共進行了100多次這類行為,幾乎無日無之,該戰術被台灣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形容為「超級有效」。此外,大陸也以兩棲登陸演習、海軍巡邏、網絡攻擊和外交孤立政策等,強化壓力策略。

其實,台媒早在10月就警告,台灣面臨著「消耗戰陷阱」。大陸戰鬥機估計有約2000架,台灣則只有約400架,大陸軍機每次逼近,台灣就得派出兩至四架軍機升空「伴飛」或攔截,加劇了燃料成本、戰機損耗與飛行員疲乏。長此以往,台軍伴飛也不是,不伴飛也不是——伴飛是被消耗,不伴飛又別無他法。

路透社描繪的景象很有現實感,但也須指出,大陸軍機大規模和頻繁繞台並非源於香港問題的解決,而是始於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第二天(9月18日),當天大陸共派出18架軍機以示警告,此後變得常態化。

那麼,北京已經準備推出《國家統一法》,甚至為「武統」設定時間表了嗎?

這些年來,觀察人士越來越不敢排除大陸「武統」的可能性,但多數人士又認為,大陸眼下沒有準備對台開戰的跡象,從大陸所處的不利國際形勢來說,動武顯然是下策。不過,如果不將視角局限於兩軍交火的傳統戰爭概念,以行動消磨台灣的抵抗意志,或在經濟上「窮台」,也是一種「統一」部署。

北京一直強調,「但凡有一絲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都將付出百倍努力」,但大陸國台辦原副主任王在希11月也公開指出,台灣內部情況已發生根本性變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減小,他主張「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和統」和「武統」結合。

大陸明年是否會祭出「國家統一法」?這或許要取決於兩岸與國際形勢,該法對「統一」的手段與內涵的界定,也有許多可能性。但不管有沒有該法律,大陸軟硬結合的動作應該已在進行中。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