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剛:香港應在中國發展扮演角色 但近年有分離傾向

2021-01-12
 
AAA

螢幕截圖 2021-01-12 下午1.37.13.png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教授表示,香港在整個中國人的華人區裡面,是文明最多元化、國際化的地方,在今後的中國發展中,應該「扮演一個角色」,明明可以在中華文明區作為「一個表率或者先行者」,但是不知道為何,最近這些年來有分離的傾向。

張信剛出席「團結卓爾論壇」演講,談到文明的演變和衝突。他指,當人們說中華民族文化有多好,不應忘記這不代表由黃帝以來的5千年都沒有改變過,而是不停的吸收,包括很多西方的文明,尤其是最近一、二百年來,吸收很多,其中非常顯著的例子,正是今天的香港。

香港情況證明大家可以和而不同

他指,香港是因為鴉片戰爭,被強迫併入了西方的一部分,幾個不同文明體的人到香港來居住,並存、互相尊重,但是沒有充分的融合。「英國人來香港,從來沒有決心說我要把香港人統統變成英國人,統統變成信我的聖公會。有相當一部分人進了聖公會,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了天主教,但不是整個香港人。絕大部分香港人還是保持著崇拜祖先或者信佛教,或者信道教、儒家。」他認為,香港的情況,已經可以做一個表率,證明大家可以和而不同,能夠互相尊重。

港人需有全局觀享受基本法賦予條件

張信剛指,香港作為一個有異於整個中國人社會的城市也好,特區也好,必需不斷保持自己特色和優勢,而首先是要能夠尊重彼此。他強調,港人互相承認大家存在,不等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只可說和平共存,不是和諧相處。

他寄語港人,在如今手機時代、碎片化時代,更需要想辦法得到一個「全局觀」,海納百川,否則如何享受別人所沒有、《基本法》容許的優厚的條件。他認為這需要港人自己努力和配合,「要有全局觀,深刻一點,不要被簡單的生活勞務佔據了所有精神、心志。」

人類相鬥恐變「攬炒」

張信剛又警惕人類必需保護環境,指出碳排放太多、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造成威脅,人類不小心相鬥,結果可能大家都「攬炒」,文明的激盪變成自我毀滅。「可是疫情應該給許多有思想的、願意思考人類前途的人,想到說:天下本為公。」他指出,整個地球是所有物種都需要存在,「你能不能想像一個地球上只有人類,沒有猴子、沒有魚、沒有牛、沒有馬。那你就不能沒有交通的工具,也不能沒有食物,所以如果我們對生態不去注重,不保護生態的多樣性,不保護生態的平衡,我們也是犯了自我滅亡的路。」

他指,無論如何人類必需想辦法,達成一個共識,「互相毀滅是最笨的方法,和而不同互相合作是最聰明的方法。」
 

 

延伸閱讀
  • 在內地,「雲遊長城」數碼平台,以互動遊戲科技,讓長城在雲端得以永久留存,成為最大規模的一次還原人類文化遺產。團結香港基金轄下中國文化研究院與騰訊基金會合作,推出「雲遊長城」香港版,增設粵語旁白及繁體字說明,引入香港的中小學。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