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達:港交所洋CEO的爭議與觀察

2021-02-17
李伯達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福山智庫研究員
 
AAA

11.jpg

香港交易所上周公佈由摩根大通亞太區主席及行政總裁歐冠昇(Nicolas Aguzin)出任新行政總裁,惹來風波。爭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程序方面「先斬後奏」,未經證監會書面同意;二是找了個洋總裁,不熟悉國情,不諳中文,被質疑不利港交所的發展,甚至扯到金融安全。

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港交所CEO的任命,必須獲得證監會「書面核准」。據悉,港交所是以「消息外泄」為由提早公佈人選,雖然公佈之前有知會證監會,但證監會仍認為必須獲得「書面核准」。不管港交所董事局是否有意「霸王硬上弓」,造成既定事實,但在程序上顯然是有問題的。過去亦不乏有人事消息外泄但政府拒絕證實的先例,「消息外泄」為由說不通,確實有將證監會當「橡皮圖章」之嫌。

市場另一質疑是,香港回歸至今港交所CEO都由華人擔任,港交所過去幾年的多項重大項目突破,如滬港通、債券通、中概股回歸,都需要與北京緊密溝通。歐冠昇是阿根廷人,雖然是香港永久居民,但既不懂廣東話也不懂普通話,是否瞭解國情?如何與北京溝通?會否影響金融安全?

對此,港交所主席史美倫表示並不擔心,因為港交所高級管理人員不乏以普通話作為母語的人士,歐冠昇本人對內地市場有廣泛認識,並且強調「香港在此刻要特別加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財新網引述「知情人士」稱,「香港在經歷社會運動和新冠肺炎疫情之後,需要浴火重生,亟待具有國際經驗的人才。港交所此次聘用非華裔人士掛帥,主要是基於重建國際市場參與者信心、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考量」。這位「知情人士」的思路與史美倫「異曲同工」。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政府是港交所最大單一股東,雖然港交所是上市公司,但CEO一職某個程度比局長還重要,其人選當然必須獲得特區政府高層、甚至中央認可。無疑,史美倫就是力薦歐冠昇出掌港交所的重要推手,以她曾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的背景,本身也是行政會議成員,人選應該也得到特首和北京高層認可,才敢公佈。

除了特首,是否也獲得財政司長加持呢?筆者不得而知。但從事件引發的強烈爭議,不排除特區政府有兩個司令部。至於北京方面也政出多門,除了金融系統,還有涉港系統,是否都同意「非找洋人」不可呢?

經歷近兩年的動盪,尤其是港區國安法頒布之後,外界觀望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否受損,找一位洋CEO確實有安撫人心的作用,標榜香港的國際化,唯才是用。如果聯繫到去年獲續約至2022年的證監會主席歐達禮亦是外籍人士,亦可窺見中央和特區政府希望保持香港國際化形象,讓國際投資者放心。

雖然香港證監會正在審查歐冠昇的背景,但筆者仍然傾向最終將獲通過。一來史美倫力薦的這位人選,之前應該有初步考核,並且獲得層峰的首肯;二來如果推倒重來,將造成政治風暴,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也非常不利。

縱觀這場風波,港交所董事局程序上確實存在問題,不應該提早公佈人選。從政治正確而言,不必突出「非華裔人士掛帥」,須知道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當然,也必須警惕政治掛帥、「泛國安化」,搞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將「愛國者治港」的概念無限伸延,如此香港將失去國際化的特色,「東方之珠」必然暗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