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漫畫對香港文化有多少貢獻?

2021-04-07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4-07 at 11.18.08.jpeg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大樓的建築工程已圓滿完成,外牆有一幅面向維多利亞港的大屏幕,播放多媒體影像,成為維港海岸線的新貴。它是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收藏和展示當代視覺藝術作品。香港的視覺藝術作品豐富,其中結合視覺和故事敍述元素的漫畫,許多都膾炙人口,廣受好評,把它們收納為M+博物館藏品,也當之無愧。

漫畫是香港的文化品牌之一,同時香港也是全球主要的漫畫消費市場。不論從外地進口的漫畫,還是本地漫畫,同樣在香港百花齊放。

香港電視台早在黑白廣播年代已經播放了許多海外漫畫改編的動畫,一直到現在,這類動畫還是深受大人和小孩歡迎,例如美國的《超人》、《蜘蛛俠》,日本的《男兒當入樽》、《櫻桃小丸子》、《多啦A夢》(前稱《叮噹》),有些甚至推出電影版,票房戰績彪炳,觀眾得以從螢光幕認識動畫,帶動原作漫畫進入香港市場。

至於本地原創的作品也不甘後人,早期有許多本地報章發表連載漫畫,是爭取讀者的主要戰場。至於漫畫書,更加是眾多小孩的至愛,包括早期的《老夫子》、《十三點》,以及近期的《風雲》、《中華英雄》,風靡程度不遜於海外漫畫,甚至可以出口到其他地區,例如《風雲》、《中華英雄》被拍攝成經典電影,現在還經常可以在東亞各地的電視頻道重溫;《老夫子》作者橫跨父子兩代,歷史已有大約60年,至今仍然出版,幾位主角老夫子、大蕃薯、秦先生既在博物館留下身影,也在電腦遊戲中和大家見面。

有人認為香港文化基底薄弱,但事實上許多文化藝術,例如上述的漫晝,一直在香港默默滋長,高雅與通俗兼容,而且深嵌於大眾生活之中,經年洗禮下成就卓著,若加以宣傳和介紹,相信可以抹去香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