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鳴:美國新駐華大使浮出水面 與前4任都不同

2021-04-21
 
AAA

232332.jpg

美國駐華大使的位置,從去年10月開始就一直空缺,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後,拜登終於要做出決定了,他有意讓自己的競選團隊的外交政策顧問、老牌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出任此職。在中美關係緊張之際,這個消息引起全球關注。

找誰當駐華大使,拜登其實並不缺乏選擇。現年61歲的、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白宮幕僚長、前芝加哥市市長伊曼紐爾(Rahm Emanuel)也被傳出是大熱門。但是對於駐華大使,拜登有着自己的考量,這從伯恩斯的履歷便可以看出,他和前4任駐華大使有很大的不同:伯恩斯並非民選政客出身,而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外交官,說明他更多在於執行而非創造政策。

伯恩斯服務了4屆美國政府的外交部門,在美蘇冷戰時期便是外交專家,擅長進行各種艱難談判,更對中國十分了解,主張聯合盟友一同向中國施壓。而拜登政府任命這樣一個經驗豐富、態度強硬且又注重執行的的駐華大使,已經預示了未來拜登的對華戰略。

在美蘇冷戰時期便是專家

現年65歲的伯恩斯目前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外交和國際關係教授。在此之前,他在美國外交部門服務了長達27年,橫跨從里根到小布殊四任政府,一路位至國務院三號人物,具有非常豐富的職業外交經驗。

美國外交人員協會主席、前美國駐保加利亞大使埃里克·魯賓(Eric S. Rubin)對他的評價是:「伯恩斯是一個真正的專家,是一代人當中最有才幹的外交官之一。」

伯恩斯從冷戰時期起就成為了一名外交專家,在里根政府時期,1985年至1987年,伯恩斯擔任美國駐耶路撒冷總領事館的政治官員。

他備受矚目的經歷之一,是一直處理美國和前蘇聯的外交關係,在老布殊政府時期,伯恩斯擔任蘇聯事務主任,期間參加了所有美蘇高峰會議。進入克林頓政府時期,伯恩斯效力於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事務主任,負責就美國與前蘇聯國家的關係向總統提供建議。

從1995年到1997年,伯恩斯擔任國務院發言人。此後他又被克林頓總統任命為美國駐希臘大使,直至2001年7月。

小布殊總統時期,伯恩斯還當過美國駐北約大使,並於2005年至2008年擔任國務院三號人物——政務次卿。

現在,經驗豐富的伯恩斯或將成為美國駐華大使,美媒表示,拜登是希望以經驗豐富的職業外交官,而非重量級政客擔當駐華大使。

回顧此前4任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鮑卡斯(Max Baucus)、駱家輝(Gary Locke)和洪博培(Jon Huntsman),他們都是民選政客出身,曾經擔任州長或者議員,而伯恩斯政治生涯一開始就進入美國外交系統。

新大使對外態度強硬

可能是從冷戰時期一直和前蘇聯打交道,一路伴隨着各種艱難談判,伯恩斯在態度上十分強硬。他又了解中國,在擔任國務院政務次卿時直接參与了對華有關的事務的管理,從簡歷上看,伯恩斯無疑是個讓人棘手的人物。

今年2月,他接受CNN採訪時表示,美中關係對美國來說是「最重要和最具挑戰性的」。他將兩國關係的現狀描述為「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強調美國不能把二戰以來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

此外,伯恩斯還強調要保護美國公司不受中國在補貼、傾銷、專利法和知識產權方面的不公平對待。他曾在多個場合呼籲建立一個包括日本、北約、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和歐盟在內的國家聯盟,一起來向中國施壓,要求其遵守貿易規則,並在中國違反貿易規則時讓其承擔責任。

一位曾在此期間與伯恩斯共事的美國外交人員表示,伯恩斯對中國事務非常了解,「他曾在一個很高的級別上負責美中關係」。

拜登更看重執行

當然, 拜登尚未就此做出最後決定,但美媒認為,伯恩斯可能在拜登未來幾周公布的首批美國外交官的名單中。分析人士認為,曾效力於民主、共和兩黨政府且均受到重用的伯恩斯比較容易獲得跨黨派的支持。

拜登政府也糾結過,一度考慮繼續選擇民選政客出身人事出任駐華大使,背後理論是認為北京比較喜歡與知名「大人物」打交道,此人最好能夠繞過官僚,既能拿起電話直接與美國總統說話,又能夠代表總統與中方談判。

但最後還是釋放出選擇伯恩斯的消息,那就是伯恩斯並非民選政客出身,不像另一個候選人伊曼紐爾(Rahm Emanuel):前美國白宮幕僚長,也曾擔任芝加哥市長。美媒解讀認為,此舉意味伯恩斯一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工作,會更多在於執行而非創造政策。

在拜登掌控外交、幕僚協調統一制定和實施政策的前提下,駐華大使的人選也要意志一致,

駐華大使一貫被視為重要但十分艱難的職位,尤其是在兩國關係日益複雜的當下。拜登選擇了伯恩斯,說明了他不再想通過更多中國元素或符號化的標籤取悅中方,在未來中美關係上,拜登政府更需要的是一個態度強硬、談判經驗豐富的執行者。

 

文章原刊於《碩鳴灼見》微信公眾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