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一篇憶母文章不必過度解讀

2021-04-26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23232323.jpg

中國前總理溫家寶的母親楊志雲去年12月過世了。感情豐富的前總理寫了一篇深情長文回憶母親,感懷父母輩的一生與對自己的影響。連日來在境外引起強烈關注。

這篇文章《我的母親》長達6600餘字,寫於今年清明節前3月25日到4月15日,分四期連載在澳門媒體《澳門導報》。該報同時刊發了溫家寶與母親的合照、楊老與多名學生的合影,以及溫家寶父母合影,相信都是由溫家寶本人提供,以證明文章確實為己所撰,並印證文章內容的真實性。

長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描寫溫家寶母親與姥爺、姥姥生活在中國內憂外患的抗日戰爭年代所經歷的苦難。第二部分書寫他母親的人品——「好強、自立、向上」「極富同情心」,還分別引述母親的兩個學生的回憶來加以印證。第三部分強調父母一生清白與忍耐,如「媽媽一生結交的都是同事、鄰居、普通百姓,從未高攀過一個當官的」,還具體寫到1959年到文化大革命時期溫家寶父親受的折磨,被揪斗、「經常遭受野蠻的『審訊』和打罵」等。

在第四部分「母親教我做人」中,溫家寶披露他出任總理後,母親給他寫的兩封信,又重述他在英國劍橋被扔鞋,導致在國內收看直播的母親受刺激而腦溢血。他繼而強調自己做官「如臨深淵,受事之始,即常作歸計」,筆鋒最後從母親的教誨轉至他的心聲:「人們之間許多事是可以相互模仿的,甚至是苦心孤詣做作的。但是唯有真誠、樸實和善良的情感和心靈是做不了假的。」

他寫道:「我心目中的中國應該是一個充滿公平正義的國家,那裡永遠有對人心、人道和人的本質的尊重,永遠有青春、自由、奮鬥的氣質。我為此吶喊過、奮鬥過。這是生活讓我懂得的真理,也是媽媽給予的。」

坦白說,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當年溫家寶在任時的語氣與神態彷彿透過文字再現眼前。他是在2003年到2013年間主掌中國國務院,彼時中國崛起剛開始,經濟飛速增長伴隨着不斷湧現的社會矛盾、天災與經濟難關不斷。溫家寶的施政以體恤弱勢著稱,他甫上任就面對棘手的沙斯瘟疫,接着還替農民工討薪,廢止收容遣送辦法,取消農業稅等;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溫家寶在北川中學的黑板上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曾感動無數人。

同時,溫家寶也是公開討論政治體制改革和文革次數最多的高層領導,有人歸納他在2010年到2011年間曾談了十幾次「政改」,還多次警告須防止文革遺毒阻礙改革。在2012年卸任前的最後一場記者會上,溫家寶奮力疾呼: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文革這樣的歷史悲劇仍可能重演。如此大力提倡政改、民主、普世價值的鮮明立場,在黨內高層中十分突出而少見。

或許就是因為上述背景,當溫家寶的憶母文章在微信上被禁止轉發、中國官媒不引用,有一些媒體的轉載被刪除後,境外輿論與媒體浮現各種議論,認為溫家寶寫到了「公平正義」是暗批現實;寫到「文革」是不符合官方的歷史論述,所以不被見容云云。

其實,如果讀完《我的母親》全文應該會發現上述猜測是過度解讀了。懷念亡母是人之常情,《我的母親》是結構規整的憶母文章,文中不含政治敏感詞彙或可見的特殊企圖。若還有什麼弦外之音,大概一是溫家寶要繼續他一生對文革教訓的吶喊警醒;其次就是在母親辭世後,溫家寶不甘母親與家族背着被《紐約時報》指有「隱秘財富」的污名,力求再一次為母親和自己證清白,力證一世清明。

實際上,《我的母親》全文在中國境內網站也還是搜得到,並沒有被全面封殺,但流傳範圍受限。這未必是文章內容所致,更可能是因為近年中共高層對元老和退休政治局常委有所規定,包括不得擅自在境外發表文章、發佈私人活動消息等,中國官媒也不敢擅自轉發這類消息。

這種規定是否合理,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其用意相信是避免退休元老的態度通過散文、遊蹤等信息,以迂迴暗示的方式「出口轉內銷」,左右現領導層的決策,或者被借用來引申話題、對中共高層人事做各種聯想,攻擊當下等。這不,一篇憶母文章刊出後,很快就猜測、議論一大堆了。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