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全球緊縮政策 香港如何自處?

2021-05-07
黃杰
亞洲周刊特約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06 at 10.46.39.jpeg

四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以視像形式舉辦春季會議,多國財長均有出席。疫情和經濟復甦是本季度熱門討論的主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各國在防疫戰爭中皆出現經濟停頓、百廢待興的困境,所以他們希望透過這次會議從IMF當中獲得更多的特殊提款權(SDR,簡單來說就是希望獲得IMF的貸款),以助走出經濟低迷的幽谷。雖然IMF和世界銀行對於這些國家的要求並不熱忱。

但是國際勞工組織(ILO)前主席Isabel Ortiz指出,由哥倫比亞大學「公共政策對話」和另外6間智庫出版的一份全球調研報告中警告,世界將面臨長期財政預算緊縮的危機。根據IMF自己的預測,未來5年之間,將會有154—159個國家、66億人(全球85%人口)被迫在經濟低迷之下依然要實施緊縮政策,直到2025年。這代表了世界上四份之三的國家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方法去刺激已經非常乏力的經濟,而平民百姓將會為此承受惡果。

這場疫情戰爭花費巨大,各種隔離措施亦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發展,甚至很多較為富裕的國家也身受其害。而亦因如此,很多國家也已經只能靠掏空國庫來繼續生存,造成全球性國庫虛空的現象。而財務上的負增長也令到一部份國家依靠借貸度日,但是這些願意在這個時刻還繼續借貸給這些高風險的國家也不多,多為西方私人銀行。因此他們會要求高昂的利息,而這也造成各國跌入「債務陷阱」的危險,並且其影響將會持續五年、十年。

而對這個危機,IMF和G20集團的回應卻是:「那就讓你們實行緊縮政策吧……。」完全漠視了小國們的生死。而這是十分諷刺而且雙重標準的做法。猶記得2008年美國因為自己次貸問題而引發起金融海嘯,當時侯就是靠聯儲局印鈔為私人企業埋單,而G20亦集資接近200萬億美元為美國和後來的歐債危機救市。

如今美國也是重施故技的瘋狂印鈔80,000億拉動經濟。可是,世界上其他小國卻沒有美元霸權的這種福利。在2008年的時候,他們只獲得260億的發展援助,僅佔發達國家的1%。而如今在新冠疫情的經濟危機下,他們恐怕也是一樣會是被犧牲的一群。這說明了,其實這個世界並不欠缺錢,只要有足夠的政治動力就會有錢,而真正的問題卻是這些錢如何分配到對的位置。

根據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Matthew Cummins的說法,此次疫情的緊縮政策將會比10年前那一次更為嚴重。世界2021年的消費萎縮預測為3.3%,而這個數字是上次金融海嘯的2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財政預算比疫情前萎縮12%,包括很多貧窮國家如厄瓜多爾,赤道幾內亞,基里巴斯,利比里亞,利比亞,剛果共和國,南蘇丹,也門,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Matthew Cummins更指出,緊縮政策原則上就是壞政策。他說:「即使在最貧窮的國家當中,也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他提出五點的建議。

首先,國家可以選擇對富人、公司徵稅,包括金融企業。他以玻利維亞,蒙古和贊比亞作為例子,指出他們向挖礦和開採天然氣的公司徵稅,並以此來支撐全民退休金、生育獎勵金等計劃。巴西也同時向金融交易徵稅,以加強社會保障。

第二,超過60個國家也成功重組他們的債務條款以擴大財政空間去援助社會發展。而他強調,即使在如今經濟低迷的情況下,很多的個案也指出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第三,打擊非合法的資金流動、逃稅和洗黑錢等一類型的行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獲得更多的資金。並且對長遠的經濟活動來說是一件好事。

第四,重新設計財政預算的優先順序。把非絕對必要的開支轉移到關鍵的民生問題。他以哥斯達黎加和泰國減少軍費以支撐公共衛生開支的個案作為例子。

第五,設計未來產業發展的長遠計劃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先增強自身國力在全球市場上的比較優勢,然後好好利用正當的發展機遇來支持惠民的社會保障政策。

消滅緊縮政策是一個全球性的訴求,在87個國家之中有超過500個單位和社會人仕支持。他們的訴求就是要IMF立即停止緊縮政策、放寬SDR條件及供應量,以幫助較沒有國際支持的國家去爭取政策和財政空間來面對疫情以後全球緊縮的「新常態」。

放眼世界以後,回歸到香港,其實香港也面臨財庫負增長的問題。也在疫情之際難關重重。但是香港政府也不應該以緊縮政策迴避「深層次矛盾」(產業壟斷且單一化等等)的問題。而是應該要把錢放在對的地方上,真實的為民生服務。

Matthew Cummins提出的第五點對香港有特殊的意義。香港應該趁著大灣區的發展優勢,打造新的產業和產業鏈,積極利用香港原有的比較優勢和天然稟賦,和內地合作建設附加價值高的經濟共同體。所以政府應該要有長遠規劃的目光,並不只是把大灣區看成是一個買樓投資的機會,而是要在香港是全球金融和物流中心的之上再建造融入大灣區的新產業鏈。

例如,「一帶一路」的「一路」(海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個龐大對接計劃就是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計劃」(global maritime fulcrum),是印尼政府的國家總發展路線。香港應該積極的把自己的金融技術、物流技術融入亞太的其他國家之中,主動幫助中央政府完成與印尼的對接。只有這樣做,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其中一個中心的地位才能表現出來。否則,恐怕香港真的會被原有的裙帶資本主義害死,失去了在中國經濟崛起之際帶來的機遇。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做生意切忌「心存僥倖」,而且還需要「兩手準備」,大家亦不見得是「沒有選擇」。例如,對物業投資者來說,明明已入不敷支,為何仍要「死撐」下去?既然利息太貴,租金回報太低,還不盡快賣資產?

    寒柏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