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換屆前看崛起的政壇力量

2021-05-17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5d55fcd083805efd642d250d8d274402.jpeg

距離下次中共全國黨代會與領導班子換屆還有一年多。按照慣例,全國黨代會與高層換屆前,從地方到中央部委的重要職務會先進行一輪密集「換血」,提前為換屆選舉布局,讓潛力幹部在黨代會選舉中央委員會之前就「到位」。若是遇上10年一次的換屆,因涉及最高領導人更替,黨代會前一年的政治活動就更為頻繁,臨近黨代會的半年時甚至可能發生突發政治事件,這在2012年的十八大前就上演過了一輪。

而今,中國在2018年修憲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制,明年的中共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二十大)估計不會涉及國家主席人事的調整,因此中國政壇相信會較為平靜。

不過,換屆前的各級人事調整依然引人關注,因為決定政策、主導中國政治走向的未來中堅力量將在這個過程中浮出水面。報社同事本周剛寫過,從副省部級這個高幹的入門位階看,今年1月至今,有五名「70後」幹部密集被提拔為省級黨委常委,初次進入了省級權力核心。

再加上早幾年被提拔者,全國「70後」省級常委共有10名,人數其實很少。將視角擴大到所有副省部級幹部,根據公開資料的不完整統計,中國的「70後」副省部級幹部有至少30多人,他們大多在地方黨政機關任職,少數在中央金融體系與紀檢監察機構服務。不過,雖然都是副部級,如果沒有進入黨委常委級別,則主要還是負責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未到決策層級。

因此,10名「70後」省級黨委常委屬於這個位階的領跑者,其中一些人有機會在黨代會後上升,成為中央候補委員。

至於中央委員中表現優異者更上層樓的下一站,是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或政治局委員,躋身中共權力核心的20餘人班子。在目前約200名中央委員中,「60後」人數有接近40人,其中有三名「60後」——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副總理胡春華已經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其餘的「60後」中央委員中,包括地方省級一把手、中央部委領導、軍委成員等,他們不可能全都晉陞,而年齡與資歷也不是最重要因素。

倒是,1955年出生、今年66歲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近期成為媒體關注的人物。何立峰的仕途從福建開始,自廈門大學畢業後進入當地政府機關,1984年至1990年間曾任廈門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財政局副局長、局長,此後還擔任過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他在2009年離開福建出任天津市委副書記,2014年後歷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主任,2018年再兼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進入黨和國家領導人序列。他擁有背景、資歷與經濟工作經驗的優勢,一些分析認為,二十大後他仍有空間轉軌進入政治局,出任分管經濟的副總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其中新增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可以決定任免或撤銷國務院其他組成人員的職務;也可以根據中央軍委主席的提名,決定任命或撤銷中央軍委其他組成人員的職務。

這意味着,人大常委會可以在人大閉會期間,任命副總理、國務委員、軍委副主席。這條法律既然在今年3月修改並通過了,就有可能援引使用,即是說,不排除人大常委會在二十大前任免副總理人選。

自1987年中共十三大以來,中國歷任總理都有過副總理崗位的歷練。而本屆政治局委員中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三人之中,孫春蘭今年71歲、劉鶴69歲,他們預料會在二十大後退居二線。如果在換屆前調整現有的副總理人員布局,總理接班人將有更多人選可以列入考慮範圍。在當前的政治局委員中,有豐富地方歷練的現職經濟重鎮「一把手」,以及有年齡優勢並能為各方接受的「60後」,是有力的競爭者。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