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恭:漸進「台獨」難免招來漸進武統

2021-05-18
 
AAA

WeChat Image_20210518122240.jpg

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中評社 倪鴻祥攝)

台海局勢日趨緊張,馬英九5月8日呼籲蔡政府接受九二共識以緩和兩岸關係。陸委會回應以「歷史已經翻頁」悍然加以拒絕,曾負責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的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蔡英文提不出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剩下三年任期內,無論是原有兩岸制度化、事務性協商或蔡所謂的有意義對話,都確定不會出現,當前台海局勢也只會更惡化而不是已經最惡化;至於蔡英文與民進黨推行的漸進式「台獨」,大陸正以漸進式武統來應對。 

張榮恭表示,追求兩岸和平統一當然是大陸對台政策的首選,此點毋庸置疑,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才會於三月間要求福建省「勇於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但是,去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決議的提法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統一之詞的前面,未再冠以和平兩字,並成為此後大陸對台相關聲明的基調。 

張榮恭指出,可見在整個綠營拚命「去中國化」及大陸認定蔡當局以武拒統、倚美謀獨,加上國民黨制約「台獨」的能力有所下降的形勢下,大陸不再以強調和平方式來自綁手腳。也就是說,原本「寄希望於台灣當局」的和統目標,現在已無着力點;至於「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又受到整個綠營百般醜化,且以政治恫嚇和法律限制來阻撓。大陸從而比以往更淸楚更彈性地展現出和平及非和平方式都是統一的途徑。 

他說,今年4月,大陸出動軍機到台灣西南空域巡航達107架次,包括高階的殲16戰機有42架次之多。同時,遼寧號航母首次以戰鬥隊型繞經台灣東部至南海演練,顯示大陸針對「台獨」動向的威攝不斷強化。因此,國際社會一致判斷台海局勢愈來愈嚴峻危險,而這根本未曾出現在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期間;當時,兩岸關係基於九二共識而達到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局面,雙方處於良性互動。現在蔡當局悍拒九二共識,寧置台灣於重大險境之中。 

張榮恭告訴中評社,去年7月,國際危機組織把台灣列入全球16個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今年1月,美國對外關係協會把台灣列為第一級風險的地方。如果說這都還只是多處危險地方之一,那麼今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4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都把台灣單獨視為全球最可能發生戰爭及最危險的的地方,就不再只是所謂其中之一,更可知道在民進黨執政下,台灣安全與民眾福祉毫無保障可言,執政者拋出來的僅剩所謂戰到最後、戰到一兵一卒的絕命口號。民眾難道沒有維護生命財產的其他選擇嗎?兩岸關係又不是沒有經歷和平發展的階段。 

他表示,四月間的美日峰會和五月間的G7外長會議在美國主導下,都發表同樣措辭稱,重視台海和平穩定、鼓勵兩岸和平解決。表面看似台灣處境獲得各國關注,蔡當局、民進黨也因而歡欣鼓舞,本質卻是台海極不和平、極不穩定的寫照,反而更加令人憂心。畢竟在上次國民黨執政期間,無論各國關注或不關注,客觀上台海已獲和平穩定。這也是現在在野的國民黨必須促使民眾加強認知及做出政黨品牌區隔的信心根據,應該善加運用。 

張榮恭向中評社分析,雖然美國內部有改採戰略清晰、承諾當大陸對台動武時即協防颱灣的建議,但4月29日美國情報總監海恩斯明確表示,因為台灣正在朝向獨立,所以美國若採戰略清晰,大陸就會反過來威脅美國在全球的利益。言下之意,美國不值得為了「台獨」動向而去承受來自大陸的反制。同一天,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及5月4日白宮亞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也分別指出,美國不須改變對台海的戰略模糊。這都說明了美國打台灣牌的侷限性,而這種侷限性固然不利於「台獨」,卻有助於台灣思考避免自己衝上火線。只怕是「台獨」勢力及反中仇陸的民情誤判情勢,鋌而走險,陷台灣於萬劫不復。 

他表示,早在2001年9月,時任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拜登在一場演講中即指出,美國不會為「台獨」而戰,而若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將對台給予軍事物資的協助,並保留出兵或不出兵的選擇。此即美國沿用至今的戰略模糊。如今時隔二十年,大陸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綜合實力已大幅提升,拜登總統就更不可能採取戰略清晰來協防颱灣,於是只賣武器給台灣、讓台灣獨自作戰,就成了美國對台安全承諾的惟一重點。那麼台灣怎麼能夠不積極尋求與大陸重建互信、和解避戰來確保自己的安全及福祉呢? 

張榮恭指出,還必須引起關注的是,「棄台論」又在美國內部響起。哈佛大學教授凱尼於2011年11月就曾撰文稱,美國可藉放棄台灣來抵銷對中國大陸的債務。姑且不論大陸沒有可能拿主權問題來作買賣,該說法仍受到時任國務卿希拉里幕僚的蘇利文注意並提交希拉里,而蘇利文現在正擔任白宮國安顧問。 

他說,今年1月,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報告認為,美國愈挺台灣就愈刺激大陸而不利台灣。2月,另一智庫蘭德公司建議採行戰略收縮,包括降低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昆西與蘭德分別是新興智庫和成立已經超過70年的老牌智庫,卻有相近觀點,便非泛泛之談。4月,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再度撰文表示,應該降低對台安全承諾來減少中美開戰的機率。 

張榮恭認為,顯然大陸追求統一的強大意志和「台獨」動向所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及難免攤牌,已使美國在台海的負擔愈來愈重,以致不僅不可能改採戰略清晰,還更引起思考棄台論,意味着台灣自己愈無法改善兩岸關係時,就愈可能從美國的棋子變成棄子。習近平於去年10月在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所說,對於「任何人、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中國人民必將予以迎頭痛擊」,即是針對美國與「台獨」而發,台灣實在不應自恃曾被譽為不沈的航母;須知,面對大陸的大批飛彈,「不動的航母」其實險象重重。 

他表示,因此,蔡當局輕易否定馬英九的善意呼籲,又無緩和台海局勢的良方,便等於輕忽民眾的生命財產。接着值得觀察的是,美日峰會與G7外長會議所稱鼓勵兩岸和平解決,會不會走向實質催促兩岸對話?如果不會,就徒託空言,自損威信,提前被大陸看穿手腳。若會催促兩岸對話,就如大陸原領導人鄧小平於中美宣佈建交後第二個月的1979年元月訪美時向卡特總統指出,美日兩國應促台灣和大陸談判;當時鄧說,台灣長期拒談統一時,大陸才會訴諸武力。這個戰略性立場已於2005年3月表達於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的條文當中,即依法遏獨、以武制獨。那麼蔡當局將如何回應美日所謂鼓勵兩岸和平解決?九二共識之外還有什麼可行之道?事關台灣民眾安危,卻都令人高度疑慮。 

張榮恭指出,陸委會在拒絕馬英九呼籲後又說,大陸在逼迫台灣接受「兩岸一中」。但是務實而言,蔡英文既然宣稱依據「憲法」和兩岸條例來處理兩岸事務,那麼「憲法」精神即為一中原則,也明文規定當前兩岸關係處於「國家統一前」;兩岸條例還定義大陸地區是台灣地區以外的「中華民國領土」。可見基於法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毫無任何疑義,既不存在大陸逼迫的問題,更足以重啟兩岸協商機制或開展蔡英文說的有意義對話,才不致於重蹈1950年的「西藏模式」:一個中國原本是雙方談判的起點,卻因一方加以反對,結果一個中國成為軍事解決的終點。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就境外社交媒體平台炒作解放軍093型核潛艇在台灣附近海域發生嚴重意外一事回應中評社記者提問指出,有關消息純屬謠言,不要被帶節奏。

    中評社  202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