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誰決定哪些新聞是國際熱點?

2021-05-31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Untitled21212.jpg

東歐內陸國家白羅斯上周發生了政府「劫機」搶人的奇幻又驚人的一幕,情節堪比好萊塢動作大片。

情節是這樣的,5月23日星期天,一架從希臘飛往立陶宛的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航班,在白羅斯上空快要飛抵立陶宛邊境時,被白羅斯官方強迫改變航線,理由是機上有炸彈。

白羅斯甚至出動米格-29戰鬥機將這架客機「護送」到白羅斯首都明斯克迫降,之後逮捕了飛機上的白羅斯異見人士、26歲的媒體人普羅塔塞維奇(Roman Protasevich)和他的女友。當然,最終機上什麼炸彈也沒發現,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真正目的顯然是要逮捕2019年就流亡到波蘭的普羅塔塞維奇,他去年被列入白羅斯的700餘人恐怖分子名單。

這起事件激起了歐洲和美國的強烈憤怒。尤其是在歐洲,歐盟眼睜睜看着專制政權國家劫持一架在兩個歐盟成員國之間飛行的民航客機,逮捕機上乘客,同機被挾持的還有許多歐洲居民,歐盟若不介入干預,成何體統?顏面何在?

歐盟一反常態地迅速反應,宣布禁止白羅斯航空公司客機進入歐洲空域,宣示將有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一些歐盟官員指責這是「國家海盜」行為,美國白宮發聲譴責盧卡申科政權「公然蔑視國際和平與安全」,要求立即採取跨國際的透明調查。

另一方,普羅塔塞維奇和他的女友則分別在白羅斯釋放的視頻中「認罪」,這對青年的命運讓人擔憂。卡申科昨晚則首次開腔堅稱炸彈威脅是真的。

這次事件以外,一個新聞現象是:「劫機抓人」這麼一個充滿戲劇元素與張力的新聞事件,在國際上並未引起巨大的關注。當然,歐美媒體都連續報道與評論,但不算非常熱烈。簡言之,事件引起的關注度,並沒有與其強烈的新聞性成為正比。

也許,這與歐盟的左右為難有關,自從盧卡申科去年在被指舞弊的選舉中以80.1%高票當選並鎮壓抗議活動以來,歐盟已然對白羅斯進行了三輪制裁,包括盧卡申科本人共88名白羅斯政客及七家公司;美國也有自己的制裁名單。這意味着,更多制裁不會帶來實質改變,反而可能將盧卡申科更進一步地推向俄羅斯的懷抱。歐盟吃了一記悶棍,使力與發作空間有限。

以新聞熱度做對比,中國在國際媒體上應該說是備受青睞,中國的許多課題不但會吸引到國際媒體連日跟進、被放在顯著位置連續報道,更會有大量評論分析。這與中國國際影響力與重要性的不斷提升直接相關,西方媒體對於非票選民主制國家的本能質疑,也加劇了大家對中國的檢視熱情。

中國崛起是本世紀國際政治的主題,它與世界守成大國還在探索合適的「安全距離」,它會對國際現有體系構成什麼衝擊尚無答案。在於是,各方都在用放大鏡檢視中國的一舉一動,尤其是它有爭議性課題的處理——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管治、對香港抗爭的打壓、南中國海主權紛爭的處理、它的通訊科技是否威脅到他國,貿易是否公平?對病毒來源是否有所隱瞞……等等,一切都受到高度關注,有疑點都會被放大。

在另外一些國家與地區可能不會受到多少關注,或者被輕輕放過的問題,若發生在中國都可能成為國際熱點。國際主流媒體的議題設置能力,可見一斑。

僅以眼前一小事為例,上周以來台灣疫情惡化讓人擔憂,每天不僅有三位數的新增病例,還有三位數的「校正回歸」病例。這個連台灣民眾都批評的統計法,要是換在中國大陸,關於瞞報、數字造假的質疑,估計已經四起。

不過,既然現實改變不了,就不妨以積極態度看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全方位嚴苛檢視與施壓,多年來一直推動中國官方更小心翼翼、更敏感地處理各種棘手問題,盡全力將差池降到最低,同時倒逼出各種改革。有學者就曾形容,在一黨制的中國,有美國來扮演中共「最忠誠的反對黨」角色,其實也不錯。今天,隨着中外關係下滑,中共的「反對黨」是更多了。

近期,隨着中外對立態勢加劇,國際輿論對於票選制民主國家與政體的負面新聞,在姿態和語氣上也變得比較寬容。這也許能歸功於同一種政治制度成員的深度信任與認同,以及一種不願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心理作祟。但仔細想想,這對這些國家與政體而言,就好嗎?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要批評記者們不仁容易,記者之所以如此吹毛求疵,明知故犯,也是因為日本的報章雜誌要爭取讀者的點擊和購買,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道德觀和正義感。

    胡煒權  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