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鳴:「回港易」不足和背後原因

2021-06-28
郭一鳴
資深傳媒人
 
AAA

Untitled122121.jpg

這篇短文見報時,筆者已經完成十四天居家隔離,準備去接種疫苗,很後悔沒有早一點接種疫苗,否則這次返港就可以少隔離七天。雖隔離已結束,但在這期間領教過香港這邊的離地政策以及一些工作人員對內地存有偏見,想到政府官員經常大談粵港合作和建設大灣區,覺得有些話不吐不快。

事情要從上月二十日談起。因為家鄉親人有急事,筆者夫婦於當日經深圳灣口岸上深圳,在當地酒店隔離十四天,手機安裝了「粵康碼」(廣東省防疫安全程式),其間做了五次核酸檢測、兩次量血壓,本月三日下午隔離期屆滿,即刻包車前往汕頭,依照規定(14+7)須居家隔離七天,其間當地居委會人員曾經上門為我們量度體溫。因親人急事已趨緩,而廣東多地發生疫情,所以我們先申請了回港易名額,在居家隔離第七天到當地防疫部門指定地點做了核酸檢測。六月十日早上,我們的粵康碼由原來的黃色轉為綠色,俗稱「綠碼」,表示可以在內地乘搭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各省市暢通無阻,可以到各種公眾場所參加活動。但我們要回香港,還必須透過手機程式申請「通關憑證」,成功取得綠色「通關憑證」之後,我們於當天下午啟程返港。

俗話說眼見為實,親身體驗內地非常嚴格的防疫措施和高效的執行力,對內地抗疫取得巨大成功,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一點不感到奇怪。但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偏偏對內地這一整套成功的防疫措施視而不見,「回港易」計劃對廣東省粵康碼、通關憑證一概不承認。我們在本月十日下午經深圳灣返港時,衛生署人員出示了一份特區政府認可的廣東省醫療檢測機構名單,當中汕頭市只有中心醫院一家,為我們做核酸檢測的醫院不在這份名單上,我向工作人員解釋,我們是依照汕頭防疫部門指示,到指定機構做檢測,沒有料到不獲港府承認。防疫措施目的不外為了防疫,我們在深、汕二十一天期間做了八次核酸檢測,平均不到三天就做一次,所有數據都可打開「粵康碼」查核,而且汕頭是低風險地區(零個案多月,是全國最安全城市之一),我們回港後立即去做核酸檢測,所以應該不會增加風險吧。該名值班經理表示,他們是按規定辦事,不看內地認證,只看特區政府認可,檢測機構在名單上,可免隔離,否則就要強制隔離。經理承認,自「回港易」實施半年來,類似我們這類個案至少佔一成以上,一直都有投訴聲音。我留意到,旁邊一對從惠州返港的夫婦也和我們同樣遭遇,一臉無奈。經理給我們兩個選擇,一是返回深圳隔離十四天,二是回港居家隔離十四天。我無奈接過一紙「強制檢疫令」,工作人員隨即在我的手機下載監控程式,將一條白色塑膠手帶「啪」一聲扣在我左手腕上,並提醒隔離期間不許除下手帶。

「回港易」的本意,是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儘可能為從廣東返港的市民提供檢疫上的便利,港府為何不和廣東省探討如何採納粵康碼、通關憑證作為「回港易」參考依據,而要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或許可從以下這兩個人身上找到答案。當日在深圳灣口岸,我們質問為何內地防疫部門指定醫院的檢測結果不獲港府承認,粵港兩地政府是否欠缺溝通?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內地有的機構「為咗幾十蚊,乜都可以話好」,我們告訴他,此行在內地做了八次核酸檢測全部免費,他頓時口啞。另一名衛生署人員在兩天後接聽本人電話時稱,唔會理內地咩做法,只會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不知持這種心態的政府人員究竟有多少?

再看看這份港府認可的五十四家廣東省醫療檢測機構名單,汕頭市面積相當於兩個港九新界、人口五百多萬,卻只有一間認可醫院,數十萬港人的家鄉在汕頭,頻繁往返兩地,相關部門制訂這份名單之前有沒有做過功課?說好的粵港合作呢?

抗疫當前,市民固然有責任配合政府各項防疫措施,而政府制訂防疫政策和措施時,最重要是要貼地,要切實回應市民的需求,官員不應坐在冷氣房想當然,不應有偏見,更不應講一套做一套,否則難免引起市民不滿。這一年多來,特區政府為抗疫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官員做到精疲力竭,但民意卻彈多讚少,原因其實並不難找。「回港易」推出逾半年,問題不少,有關部門為何不願意聆聽民意作出檢討?

 

文章原刊於《大公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疫情形勢變了,防疫政策也要變。如今香港客觀處於半共存狀態,那就按此基礎打好手上的牌。切莫刻舟求劍,不要為做而做,所有政策都應該只有一個邏輯,那就是科學。

    路易  2022-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