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澄:香港要於大灣區站穩陣腳,欠的是人才!

2021-07-23
丁海澄
90後自由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7-23 at 17.09.53.jpeg

今年東京奧運一波三折,但在疫情延誤下總算得以舉行。東京灣區更有許多新建場館,包括新項目滑板和BMX極限單車的場地。世界各地到訪東京的民眾、運動員等各界,均讚嘆東京灣區中奧運村與鄰近交通基建的完善配套。東京灣區的「軟硬件」配搭得宜,其發展過程,亦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本港定位,具有指導及參考價值。

東京灣區帶領日本八十年代經濟起飛,至今仍是地區的重要經濟火車頭。其成功在於區內不同城市都有明確的功能定位,得以互補優勢。例如千葉縣就是交通、物流樞紐;橫濱市和川崎市則是核心工業城市;淺草則以淺草寺為中心,保留了許多的老日本元素,扮演灣區的文化之城,而各城市就按照自己的定位,培訓及吸納相關人才。

近日特首多提次提及要用好「十四五規劃」、大灣區發展等國策優勢,貢獻大灣區。香港與有關當局應參考東京灣模式,善用自身優勢,並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多作交流合作。香港優勢除了金融,還有不錯的科研環境,只是缺乏工業所需用地及科研人才,難以擴大規模,以至變成只有金融獨當一面。未來香港即將推行「理財通」,加強與內地的金融產品銷售合作,亦應透過與大灣區城市合作,把本港科研發展更上一層樓。粵港澳大灣區有龐大的市場,且有深圳等創意工業發達的夥伴城市,政府部門例如貿發局,應主動協助本地企業及學界,把科研成果與內地相關企業配對,將之商品化,供應予大灣區市場,加強本港科研樞紐地位。

但要發揮上述角色,先要解決人才短缺問題。香港科技園公司曾表示,去年科學園有多達1,000多個科技職位空缺,卻只有不足200個職位招聘成功。而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7年,香港每百萬人當中僅有約3,000名研發人員,滯後於日本及新加坡等地。

香港要解決人才短缺,就要想方設法留住及吸引更多人才。港府一方面可透過教育引導,包括職業培訓課程及津貼,讓本地青年人更好裝備自己;另一方面亦要改善本地生活環境,包括增加房屋供應,使年輕人有可負擔的適切居所。 

為吸納外地人才,港府亦可成立資訊平台及專責服務外來人才的部門,為來港的外地專才提供就業、生活、創業、職位招聘等資訊及諮詢服務;政策上則可提供一段時間的稅務優惠、生活津貼,以吸引更多外地專才來港,加強本港人才儲備。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