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市場整治行動:突襲式監管之弊端

2021-08-09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09 at 10.17.13.jpeg

不久前,受到政府重拳干預的影響,中國上海和深圳股市的表現與國際市場嚴重脫節。對引發股市波動、平地驚雷般的行政干預措施及命令,中國散戶及機構投資者已司空見慣,但外國投資者則困惑不已、不知所以。

其實,在中國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情況已有變化,政府也承諾讓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如今,中國的政治或經濟決策,都可能會影響全球市場,在海外投資者可以買賣中國股票之後,情況更是如此。目前,境外投資者可通過不同途徑買賣中國股票,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劃及滬港通機制等,也可以透過在香港、紐約、倫敦等地上市的數百家中國內地企業。

然而,積習難改。中國疏於對政策進行公開、明確解釋,不僅給投資者造成了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也導致他們對中國資本市場及開放意圖的疑慮重重。

最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就是去年11月以來政府採取的一系列嚴格監管行動,包括在最後時刻突然叫停億萬富翁馬雲麾下螞蟻金服的上市以及最近對課外教育培訓企業的整治。其結果是,國際投資者被迫拋售科技公司等中國最好公司的股票,遠離中國股市,導致股票市值蒸發高達1萬多億美元。

投資者擔心的是,在對科技和民營教育培訓行業整治之後,政府可能還會對更多行業下手,因此,他們繼續拋售股票。然而,如果中國官員能更透明、更善於向國內外市場傳遞信息的話,股市暴跌本可以避免或緩解。但遺憾的是,他們似乎束手無策,也幾乎沒考慮強硬監管行動會對股市和中國聲譽帶來多大的衝擊。

雖然這些監管行動具有突襲性和隨意性,但事後看來,政府有理由採取這些行動。例如,經過長達5年爆炸性增長後,中國開始對科技公司實施約束和限制,也本應在意料之中。其實,中國的做法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對待科技公司態度並無二樣。歐美等都在採取措施,努力化解對科技公司壟斷和數據安全的擔憂。

早在2019年,央行前行長周小川就曾發出警告,呼籲對某些主要科技公司贏者通吃做法的風險加以警惕。一些科技巨頭的僱工政策備受詬病,包括一些大型快遞公司。

然而,政府對包括《南華早報》母公司阿里巴巴及騰訊等科技巨頭壟斷行為展開突襲式調查的方式,值得商榷,也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發佈調查聲明的時機通常是令人猝不及防。聲明文本一般都非常簡短,官員也不會會見媒體,解釋政府決定的理由。這麼做除了會引起投資者恐慌及臆測、甚至影響被調查公司的前景之外,看不出其他什麼好處。

而在美國,情況則不同。谷歌和臉書等科技巨頭首席執行官經常會被叫到國會,接受質詢,回應有關其運營和反競爭行為的擔憂。在歐洲,谷歌面臨100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目前,罰款案尚處於上訴階段。然而,歐美國家的監管行動,很少會影響到公司股價。

對海外投資者而言,他們對最近對校外教培企業的治理行動倍感突然。但對那些了解中國政治體制的人來說,這種行動不足為怪。

早在2018年的一個全國性會議上,習近平主席首次表達了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不滿和厭惡。他批評說,這些培訓機構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了家長的經濟負擔,擾亂了正常的學校教育。他指出,「良心的行業不能變成逐利的行業。」

之後,官媒稱他又多次要求加強對課外教育輔導行業的監管,僅今年就講了至少三次。教育部因此設立新部門,專門負責規範和監管這樣機構及其活動。

據分析人士事後分析,中國領導人顯然是擔心教育成本不斷增長,可能會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問題。他們認為,教育成本上漲會進一步增加中產階級的壓力,打擊家長生育更多孩子的意願。

顯而易見,由於習近平這番講話被淹沒在長篇晦澀的官方報道中,國際媒體和投資者基本沒留意到這點。即便有些投資者注意到了他的講話,也很難想到要求加強對課外教輔進行治理和監管,能和上個月出台的新規聯繫起來。新規要求,這樣的機構不應以營利為目的,這等於宣判了所有類似公司商業模式的死刑。

新規出台過程也很有中國特色。為了更好落實習近平主席的期望,官員們對治理教培機構新規一直守口如瓶,直到7月24日新規公開,令投資者措手不及。

在國際投資者開始拋售課外教輔等多行業公司的股票時,中國官員仍保持沉默,但似乎也對市場的反應感到震驚。

亞洲知名私募基金大佬單偉建總結了國際投資者的感受。他表示,「現在市場人士會認為,任何行業的任何一隻股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靶子。」他分析道,無論是暫停螞蟻金服上市計劃,還是滴滴出行在紐約上市幾天即遭調查和處罰,如果官員能全面解釋新政出台的理由,市場反應或許會平和一些。

他表示,「我希望有關當局能汲取教訓,改進行事方式,像(美聯儲)那樣提供政策指引和和決策理據。」

在股市暴跌四天之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才匆忙安排了一場與國際銀行家的溝通會,以平息市場恐慌情緒,並解釋說治理行動僅針對私營課外輔導企業。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承諾,將來會用漸進方式出台政策,讓市場有時間進行調整,避免出現大幅波動。但人們不禁要問:如果在政策出台當天甚至市場出現暴跌的時候,方星海能召開會議,結果會不會不同?是不是在股市出現拋售潮後,中國領導層才意識到誤判了形勢,才授權方星海發表談話呢?

對中國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因未事先公開對政策加以介紹解釋,而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並造成全球影響。

2015年8月,中國調整匯率政策,令國際市場倍感意外,導致人民幣暴跌。起初,中國政府未作解釋,保持沉默,導致人們開始質疑中國經濟健康情況,並導致股市加速暴跌。

對中國領導人來說,需要多聽取單偉建等業內人士的建議諫言,需要授予方星海等專業人士更大空間和靈活度,把工作做在前面,向國際市場做好解釋工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過去一年,中國決策者應對嚴重的經濟問題和跌跌不休的股市過程,猶如坐看一部災難片的主人公,眼睜睜看到危機一步步逼近,而不作為,直到危機即將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才出手採取行動。

    王向偉  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