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行勝於言 中國提振投資者信心還需努力

2022-03-28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3-28 at 12.15.33.jpeg

(資料圖片)

過去一年,中國決策者應對嚴重的經濟問題和跌跌不休的股市過程,猶如坐看一部災難片的主人公,眼睜睜看到危機一步步逼近,而不作為,直到危機即將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才出手採取行動。

今年3月上旬「兩會」期間,外界曾強烈期望領導層能釋放出刺激經濟提振信心的強力信號。畢竟,年度「兩會」是官員和精英人士聚首,商討和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場所。中國領導人也警告稱,今年經濟將面臨消費需求低迷、新冠防控措施對供應鏈的衝擊以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同時,房地產泡沫已經破裂,對部分科技巨頭企業的嚴打行動嚇跑了一些投資者,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卻在增長。此外,國內新冠肺炎病例的大幅增加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西方國家對俄制裁等因素,都令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在為期七天的「兩會」期間,即使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領導人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的話,公開場合也看不出來。會議期間,習近平強調了確保糧食自給自足的重要性。3月11日人大會議閉幕後,總理李克強舉行了作為本屆總理的的最後一次新聞發佈會。李克強表現平淡,承諾將努力創造更多就業,為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減稅退稅。

在之後股市交易日,隨着烏克蘭戰事僵持不下,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導致國內股市持續暴跌,那些在香港、紐約和其他地方上市的中資公司股票被大規模拋售。

3月16日,政府才終於出手干預,以穩定市場,安撫投資者。當日,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專題會議,宣布將採取促經濟穩市場的系列措施。而此前一天,國內股指已跌至21個月的低點,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則已跌至2008年以來的低位。

這些字斟句酌的措施,旨在解決中國經濟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包括「積極」推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推出收縮性政策;及時提出「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為積重難返的地產業解困;要求監管機構「儘快」完成對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這或預示着打壓科技巨頭行動的結束);以及如果有部門和官員未能就影響資本市場的政策與金融監管機構協調溝通的話,將會被問責等。

shutterstock_377651752.jpg

(資料圖片)

資本市場立即做出回應,國內股市及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股票全面大幅上揚。會議暫時平息了股市的恐慌情緒,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許多投資者仍持將信將疑的態度。

政府的干預行動表明領導人已意識到,市場恐慌情緒可能會令投資者重新權衡其中國股市投資策略,而其溢出效應還可能影響經濟和政治穩定。今年又是一個重要年份,中共將在秋季召開黨的二十大。外界普遍預測,習近平將會謀求第三個任期,並可依願長期執政。

市場恐慌情緒之下,政府反應遲鈍及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之大,令人吃驚。16個月之前,即2020年11月,在毫無徵兆之下,政府突然開始嚴厲監管民營企業。金融科技公司螞蟻金服在香港上市交易的最後時刻,被監管機構緊急叫停。南華早報的母公司阿里巴巴,也是螞蟻金服的控股股東。

自此之後,監管當局表示要遏制「資本無序擴張」和科技巨頭公司的壟斷行為。同時,嚴監管的重錘也揮向其他行業,包括網絡遊戲、課外輔導、快遞、電子商務、娛樂、社媒平台、房地產和醫藥等。

這就產生了一種荒謬的局面。許多企業,尤其是科技平台,遭到了海內外市場監管的雙重打壓。在中國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關係緊張之時,這些企業的投資行為不得不承受更為嚴苛的監管和媒體監督。例如,多年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按國際慣例,一直要求在美上市中資公司提交審計文件底稿,但中方以國家安全為由,拒絕了這個要求。3月16日的會議公告稱,中國監管機構正努力與美國監管機構達成「具體合作方案」。中國做出讓步,是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啟動計劃,將把未能提交審計記錄的中國公司從美國證券交易市場摘牌。

據彭博社3月15日的數據,中國兩大科技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總市值已蒸發1萬多億美元,佔恒生科技指數自2021年2月高位蒸發2.1萬億美元的一半還多。如果算上其他行業的市值蒸發,蒸發總額恐怕更大,可能達到3萬至4萬億美元。

3月16日會議之後,金融監管機構立即行動,好像突然明白了問題所在,誓言要幫投資者解決問題。同日,財政部宣布今年將暫緩房地產稅改革試點計劃。

事實上,為提升投資者信心和遏制股市暴跌,早就應該採取這些政策措施了。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官員就對恐慌情緒感到震驚,並考慮不再出台挫傷市場信心的政策措施。但遺憾的是,他們只是在考慮,未見採取行動。

遲來的干預措施再次證明,在中國政治環境下,官員總是疏於行動,習慣於嚴守規矩,服從黨中央的領導。這也意味着,即使官員意識到危機已迫在眉睫,但他們往往只會把問題和矛盾上交,等待指示,而不會大膽作為,立即履職盡責。當問題彙報到領導那裏、待領導做出決定時,問題往往已嚴重惡化,解決的難度也大幅增加。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也只有等到問題變得非常嚴重,才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和重視。

3月16日會議聲明值得肯定。但行勝於言,只有具體行動才能讓海內外投資者和商人信服。正如會議公告所言,監管者需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針制定和完善政策方案,實施規範、透明、可預期的監管行動。

其實呢,如果他們早就依此而行,就不至於會陷入這麼大的麻煩。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