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拉閘限電誰惹的禍?

2021-10-04
 
AAA

 shutterstock_650834038.jpg

「運動式」的節能減排、「一刀切」的拉閘限電,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有朋友早前傳來一條北京停電安排的消息,提醒我留意有沒有影響我住的小區。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各地限電的事,難道北京也被波及了?

據中國媒體「界面新聞」報道,中國國家電網網站顯示,上周二至10月8日,北京城區、朝陽、海淀、通州、門頭溝、房山等部分地區的供電局計劃停電。

該媒體就停電原因致電國家電網客服,得到的回應是:「煤電價格居高不下,導致發電廠出力下降,供需形勢緊張。國家電網將堅決落實國家要求,積極應對近期電煤緊張導致的電量缺口。」

朋友感嘆,原本以為限電離自己很遠,現在總算反應過來,「首都也要限電,看來是真缺電」。

不過,北京市電力公司緊急回應稱,網傳的停電安排信息是為計劃檢修所做的社會公告,這是電網公司常規工作。公告強調,「首都電網供應充足,平穩有序,可確保滿足全市用電需求」。言下之意,首都民眾不用擔心。

今年入夏後,廣東、浙江、江蘇等東部製造業大省,就傳出電力短缺。最近鬧電荒的東北地區,毫無預警地切斷居民用電,讓缺電的事成為輿論關注焦點。毫無預兆地拉閘限電,讓東北各地的生產生活陷入混亂,有人被困在電梯里寸步難行;道路交通因紅綠燈斷電變得一團亂;有人在家燒煤取暖,因為排風扇沒電,一家三口一氧化碳中毒進了醫院。東北網民感慨:「振興東北,打造最好營商環境,口號喊得再響,不如一場停電真實。」

綜合各方的分析,好幾個因素疊加作用,造成了這一輪中國電力供應緊缺。

冠病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中國率先控制疫情、實現復工復產,但漂亮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字背後,是巨大的用電需求和能源消耗。有分析指出,中國出口型企業在疫情後,源源不斷接到海外訂單,大規模擴大產量,卻引發能耗陡增。在經濟大省廣東,多個城市今年5月就啟動「有序用電」,通過行政命令等手段,規定工廠錯峰、避峰、輪休,一些工廠被要求每周「開四停三」,甚至「開二停五」。

在供給方面,中國的電力供應主要依靠煤炭,煤電佔比超過60%。但今年以來,中國煤炭供應吃緊,好幾個月的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增速下滑;同時,國際煤炭價格和運費居高不下。許多煤電企業反映,電煤庫存嚴重告急,到處都「買不到煤」,就連來自產煤省份的企業,都在設法到外地「搶煤」。

由於中國官方對電價實施嚴格控制,電煤價格飆漲後,發電成了虧本生意。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9月16日到23日,動力煤價已達每噸1086元(人民幣,下同,約228新元),同比上漲近一倍,較年初上漲56.26%。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估計,當每噸電煤價格突破千元時,每發一度電,保守估計就得賠一毛錢。一些企業寧可削減發電量,也不要繼續虧損發電。

這輪限電還有一個「中國式」的特殊原因——有些地方官員因為立下節能「軍令狀」,開始臨時抱佛腳。

中國在2015年提出「能耗雙控」,即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和單位GDP能耗,目的是節約能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倒逼經濟向綠色和高質量方向轉型。

在八月,中國發改委公布對上半年各地「能耗雙控」測評後的結果,廣東、江蘇、雲南等九個省區,能耗強度不降反升,被列為一級預警地區;黑龍江、遼寧等10個省能耗強度降幅未達標,為二級預警。官方要求各地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隨後,一些地區開始「命令式」停產,要求高耗能產業停限產。

《人民日報》旗下公眾號「俠客島」星期天發文指出,各地為了優化能耗指標,不惜關停生產甚至採取影響居民生活用電的「一刀切」做法,「說白了,跟開學前狂補作業一個道理」。

不得不說,這個「缺電」原因真的挺有中國特色,還有點似曾相識。在中國經濟還停留在「唯GDP論」的時代,地方官員為了政績,不顧付出社會環境代價,盲目追求「黑色GDP」「帶血GDP」,甚至不惜給數字「注水」,力求完成硬性經濟指標。

如今,中國經濟追求高質量發展和低碳轉型,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在努力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節能減排無疑成為了要務,各地官員誰都不敢怠慢。但「運動式」的節能減排、「一刀切」的拉閘限電,恐怕不是長久之計。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