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加强產學合作 推動升級轉型

2021-10-12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shutterstock_116494504.jpg
作者: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助理研究員 劉錦輝
國家「十四五」規劃宣講團來港向各界介紹《十四五規劃綱要》之後,講解如何提升香港在不同產業領域的競爭優勢,引起坊間討論本港未來經濟發展路向。其實,要確保香港把握此歷史性發展的機遇,正如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近月受訪時表示,人才培訓須配合國家及本港發展。

隨着再工業化來臨,「十四五」規劃中的教育願景已強調國家將會加大人力資源投資,深化商校合作,並培養具有高端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以應對社會經濟轉型的挑戰。在香港,政府該怎完善教育制度,確保技能培訓能跟得上社會步伐,從而保持經濟及人才的長遠競爭力呢?

目前,本港的教育制度未能有效地裝備本地人才應付未來職業生涯的挑戰,配合本港不同行業發展的需要。據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0年世界人才排名》顯示,在63個國家中,香港人才競爭力的排名從2016年全球第10位下跌至2020年第14位;同期新加坡從第 15 位上升至第9位。不同研究的結論都指出,人才競爭力的下滑,源於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脫節:高達75%僱主找不到具合適技能的人才;而58%企業表示,升級轉型的最大掣肘在於香港的人才不足。

53.jpg

要解決技能錯配問題,人才培訓政策必須與經濟產業的規劃相輔相成,而業界的角色非常重要 。團結香港基金於今年九月發布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倡議優化政府管治架構,透過委派專責部門統籌官、商、學三方,制定行業發展策略並將其轉化爲教育政策。
本港政府可參照其他國家的經驗。新加坡的未來經濟理事會(Future Economy Council)於 2017 年成立,由副總理帶領官方、 業界、工會及教育界代表推出 23 個產業轉型藍圖,並由不同專責小組負責將藍圖轉化爲教育及人力資源政策。以建造業為例 ,政府早於2017年已經預見,到2020年將需培訓80,000個專業人員使用最新科技(如建築訊息模擬技術和組裝合成建築法),據此提供職前培訓、實習計劃及持續教育項目。 反觀香港,雖然政府有設立類似的跨部門組織負責制訂產業政策,如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及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等,但至今鮮有對外公布任何決策。此外,在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旗下的跨局合作成果有限,未能成功轉化經濟規劃為教育及人力資源政策。
故此,基金會建議優化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的角色,即是協調各政府部門按相關產業藍圖,預視技能需求,協助高等教育院校專精於特定領域、分配資源,並促進商校合作優化人才及技能培訓質素(如設計,實行和評審課程)。政府制訂經濟及產業政策時不應局限於本港發展;教育政策亦應考慮到區域發展的人才需求,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以保證本港人才能夠在區內保持競爭力。
另外,隨着再工業化席捲全球,終身學習將是保持人才競爭力、推動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能的提升不應再限於學生,而需要在職人士,或全民參與。然而,本港的持續進修風氣多年來低迷,而部分原因源於政府缺乏一個推動全民升級轉型的策略,亦都沒有一個專責提升全民技能的機構。例如,僱員再培訓局專注於為期較短、為即時就業而設的職專課程,而職業訓練局亦只以自資方式為少數行業提供在職培訓。所以,無論是其規模、針對的受衆、課程更新的速度及内容都未能為大眾提供提升技能的機會。
綜上所述,政府該按照勞動人口的技能需求審視相關機構或計劃在終身學習上的定位,以調整、整合和拓展其課程。此外,當局應賦權一個機構主導社會的技能提升,整合現有的財政及課程資源,從而協助從業員和其他學習者掌握最新技能 ,追上社會步伐。
教育對本港未來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要建立一個具有競爭力,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庫,就需要政府、業界、院校等的持份者攜手合作促進多元人才發展,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香港必須重新構想教育制度, 才能迎接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新時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