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對特區政府,不妨多一點關愛?

2021-10-13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12.jpg

央媒記者靖海侯日前撰文,寫作風格跟其過往一樣,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其實重點只有一個,那便是他認為香港社會過去的亂源,來自港府權威沒確立,所以在完善選制之後,需要拋棄動輒懷疑港府官員立場、動機和扣帽子、作批判的做法,而是要作善意的批評,問責時作具體的勸誡,監督政府時要有建設性,對特首和港府多一點理解和關愛,看到他們的問題,也看到他們在努力、在成長的一面。
很明顯,靖先生這篇文章,似乎是說給所謂建制派聽,因為對於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來說,這些話根本不可能聽得進耳。然而,是其是、非其非,批評同時要有具體的建設性建議,本來便是建制派乃至是一個負責任的時評員,應當做到的基本操守,靖先生為何又要花如此長的篇幅,去說明一個有如「阿媽是女人」的道理?
究其因由,是他認為過去的所謂建制派受所謂「民意」裹挾,常自覺不自覺地站到批評特區政府的一邊,甚至以批評港府作為「明哲保身」的手段,客觀上壯了反對派的「聲勢」。與此同時,他又認為建制派是特區管治力量的一員,出現矛盾和問題也有責任,批評、向特區政府施壓,彷彿置身事外,是甩鍋和推責的表現。
可是不諱言的說,這一說法其實有幾個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部分建制中人批評港府,確實有甩鍋成份,例如:港府當年採納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的建議將《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繞過法案委員會,直上大會二讀,某程度是促使修例風波爆發的導火索,而事後曾鈺成卻去裝老好人,弄得自己毫無責任一樣,便是典型的甩鍋行為。然而,用部分人的作為,指責整個建制派,這是否以偏蓋全?指責時不提具體例子,不願或不敢作點名批評,何嘗不是一種「明哲保身」?
另一方面,靖先生宣稱建制派在過去,曾以批評港府作為「明哲保身」手段,其實也是一種高度概括的訴諸動機,如:立法會前議員陳婉嫻當年曾批評前特首,指他不落實最高工時是違反競選承諾,難道靖先生認為,對方作為傳統左派和工會領袖,應當為了他口中的「關愛」特首,而要背叛自己的初心甚至是階級,才不是所謂的「明哲保身」乎?
是故,即使要訴諸動機玩誅心論,不同人的不同批評或表態,背後原因其實也有不同,例如有些人批評特首,可能是為了「造王」而發功,有些可能是政治投機,有些是源於自身的政治信仰,或者是服務自己所屬的階級,有些則是純粹議事論事。例如: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又跳出來,把樓價過高歸咎於政府高地價政策和不輸入外勞,便是為了自己及其地產商朋友「喊冤」。
最後但是不得不說,特首和港府官員不是三歲小孩,年滿40歲更是《基本法》規定的特首就任門檻。在此情況之下,期望香港的政壇能像正常職場一樣,能夠甫一上任便能辦事,領導班子能夠生理年齡跟政治智慧相稱,不過是大部市民的合理預期,亦是港府管治能夠樹立權威的根本基礎。呼籲大家對他們多一點關愛,要看到他們在成長的一面,難道不是兜了一個圈子,暗諷對方是政治侏儒嗎?
退一步而言,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提醒廣大幹部,要「以整風的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此一原則對於建制陣營乃至整個特區管治團隊,其實亦有學習價值。假如選舉改制後,整個建制的人,都是信奉好人主義和庸俗關係學,你好我好大家好,搞毫無原則的一團和氣;面對錯誤的東西,能躲就躲,能讓就讓,能推就推,弄得批評下級輕描淡寫,批評同級躲躲閃閃,批評上級遮遮掩掩,又是否有利於特區的長治久安呢?答案其實不言而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大力打擊違法泊車阻街表現強政勵治,卻對富人多處忍讓寬容,市民反感是理所當然。以立場先行無視富人違法的立法會大黨,處處泛化國安問題,不但令市民對國安法反感,市民的不滿無處宣洩,違法僭建無法解決,只會加劇市民對現屆政府和立法會的不滿。

    姚潔凝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