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觀察》 從日本學校教育看日本社會

2021-10-19
黃匯傑
資深傳媒人
 
AAA

shutterstock_1713521659.jpg
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家都是在秋高氣爽的九月份開學,可是日本的學制卻是選擇在四月份,春暖花開櫻花盛開之際開啟校園新生活,日本人的教育還是挺浪漫的。筆者在日本採訪這麼多年,除關注政經社會之外,也注意家庭跟學校教育,由於日本有一套獨特的民族理論,學校甚至社會都會有大欺小、強押弱、長鄙幼的問題存在,這次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日本的學校教育。

筆者拿到了日本文部科學省,2020年針對校園欺凌現象發佈的調查資料,結果顯示;2019年日本全國校園欺凌事件達到了61萬2496件,五年裏成長了三倍之多!可見,近年來日本校園裏大欺小、強欺弱,眾欺寡的現象愈發嚴峻,特別是在小學尤為嚴重!
早在1980年代末期,日本校園欺凌現象就正式引起了社會關注。當年發生了日本歷史上首個因校園暴力導致的自殺事件。一位年僅13歲的中學生,在同學的欺凌下乾脆自殺一了百了,一位青春正好的少年不堪凌虐的自殺事件,當時,迅速在日本社會引起注意,校園欺凌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從這種校園暴力事件來看看日本的教育學習環境的話,可以朔及日本的教育系統,日本人重視統一協調性跟集團行動的培養,集團行動就是日本社會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點。不可否認的重視集團行動的反面,就是,所謂的排斥非我族類的排他性。筆者認為這樣的日本模式,就直接的助長了校園欺凌。因為,融入不到集團內部的人,間接直接的就會被排斥,即便是集團內有人不忍或是看不慣,看到有人被欺負,但是,出於協調統一的認同感,加上避免被牽連的心理,最後,也會選擇無視。在團體的壓力下,被排斥的人,也就更加孤單無助,團體的壓力欺淩就更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筆者也去查了一下日本校園生活滿意度的調查資料,發現在2004年到2009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在校園裏曾經經歷過「被無視,被夥伴排斥,在背後被嚼舌根子」的中學生,2004年只有41.6%,2006年漲到了80.3%而到了2009年竟然高達90.3%!

shutterstock_706646056.jpg
筆者在日本採訪這麼多年來,深切地感受到日本人的排外心理,也深切體會到日本人對不滿或是拒絕,會用冷處理的方式來面對,就像信件已讀不回的形式,拖延漠視不聞不問的來處理。在很多方面這樣做,甚至男女感情上也會出現這種現象。所以,可見一旦被團體集團排斥後,那種被無視漠視,被抹消掉的感覺,心理壓力會是怎樣,這種校園變相暴力侵凌的狀態,對一個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這種有形無形的壓力也就能夠理解了!
教育影響着人的一生!社會問題,需要通過教育來逐步改正。集團性固然重要,而多元化同樣值得尊重!在不一致面前,強者選擇溝通,只有弱者才選擇排擠。和別人不一樣,並不可恥,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不用說人跟人之間的差異。
日本的教育有獨特的風格,日本的教育也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性,講究團隊合作協調一致中,也具備了他異中求同的一套,但是,校園暴力侵凌層出不窮,已經造成嚴重社會問題,筆者認為很多層面都是日本的校園教育,缺乏了對學生獨立思考、個性多樣化的包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兩個村爭來爭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爭沒用,要以事實說話,問題就在標準上。現代社會講科學,污水是髒水,對人體總是百害而無一利,但人體和自然界都有凈化能力,只要自然和人能接受就符合科學。那麼,就需要一個各自都能接受的標準。

    紀碩鳴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