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德答中評:港府應調整居屋入息上限

2021-11-26
 
AAA

 A.jpg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魏明德。(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入場費較低的居屋一直深受港人青睞,被許多中低收入家庭視為「上車」的最大希望。然而,在香港,抽中居屋的機率比中「六合彩」還難,二手居屋價格更是越來越「堅離地」。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魏明德在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現時居屋政策的最大問題是服務對象不斷擴大。他建議特區政府將居屋入息上限定於合理的入息百分位數,降低市民對福利的依賴性。
魏明德表示,房屋問題一直都纏繞着香港市民的心,無數市民多年拼搏就是為了一嘗「上車」(初次置業)的滋味,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家。然而,在持續高企的樓價面前,「上車」變成了遙不可及的流星,只能遠觀。就此,特區政府為中低收入的市民推出居屋政策,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自行置業,惟這抽中居屋的機率如同登天,甚至有市民戲稱比中「六合彩」還難,但事實上中了六合彩還能保證有獎金到手,抽居屋卻不一定,因為中籤後還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獲得選購資格,更有人揶揄「是否要多做善事才會獲得中頭籤機會」。由此可見,在「大海撈針」的中籤機率下,遠遠未能解決市民的迫切置業需要。
魏明德說,單純從抽中居屋的機率就能窺見現時居屋政策的最大問題,即供不應求,其根本原因或許在於居屋政策所網羅之服務對象不斷擴大,如同無底洞般,一直調高入息上限,令本來無需依靠此福利的高收入市民亦一擁而上,摒棄私樓博抽居屋,導致居屋需求高居不下,公屋住戶更難以轉向居屋,無形間切斷房屋階梯的向上流動力度。就此,魏明德建議特區政府將居屋入息上限定於合理的入息百分位數,降低市民對福利的依賴性。
至於興建居屋對私樓是否會有影響,魏明德指出,任何商品都有供求需要,只不過香港現在是需求大於供應,但並不代表居屋和私樓沒有同時存在的必要性,只要特區政府規劃得好,相信可以解決不同市民的需要,並增加他們的幸福感。
對於公屋和居屋的比例應該分別是多少比較合適,魏明德認為,其核心並非在於比例的多少,而是特區政府有否解決深層次問題的決心和策略。他說,香港長期處於貧富懸殊的矛盾中,即使提升公屋和居屋的比例,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入息水平亦未必追得上物價的飆升。所以,房屋供應只是其中一個深層次問題,特區政府應該立定決心,從整體上全面地提高市民的幸福感,改善貧富差距,才能談得上置業問題。他並建議特區政府全面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讓公屋居民以低價購買居住中的單位,為低收入家庭創造財富。
魏明德表示,香港房屋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即使特區政府推出多項規劃,如「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等都需要時間落實,就此他建議充滿幹勁和活力的香港青年,可以考慮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自己增添向上流的機會,並在置業方面有更多選擇。
魏明德指出,身處大灣區的深圳在短短40年就發展成為中國矽穀,擁有騰訊、華為、華大基因、比亞迪、大疆等科技龍頭企業。與此同時,創科一直是香港薄弱環節,高科技產業始終「默默無聞」。惟過往幾年香港有了新的定位,即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加上現在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相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藍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正是為創業帶來的大好時機,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認為,擁有兩文三語、國際視野、對市場的觸覺、吃苦精神等競爭優勢的香港青年非常值得一試,為自己尋找新定位、新發展、新方向,在大灣區內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隨時連接香港和內地,其樂無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