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正察:CBDC是改善現有匯款機制問題的良藥

2021-12-03
政策‧正察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
 
AAA

shutterstock_1979539796.jpg
作者: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 經濟發展研究主管 水志偉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陳穎茵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蕭逸駒

虛擬貨幣早前勢如破竹,比特幣和以太幣價格雙雙曾創歷史新高,首隻比特幣期貨ETF亦已在美國上市。另一邊廂,由中央銀行以數碼形式發行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發展亦不斷加速。作為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推展CBDC項目的進程也並不落後。11月初,香港金管局公布「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的潛在商業用例,邁出CBDC在金融機構間應用的新一步。此類供金融機構使用的CBDC通常被稱為批發型(wholesale)CBDC,那麼它在香港的發展情況如何?
匯款機制為人所詬病
銀行間的匯款結算是批發型CBDC其中一項重要用途。現行國際匯款最為人所詬病是清算速度慢、成本高等問題:匯款方的匯款需要經過中介銀行的層層轉賬,才能最終到達收款方賬戶。二十國集團、聯合國早前雙雙制定目標,力圖改善跨境金融的現狀。而CBDC配合區塊鏈技術有望為批發跨境金融這領域帶來一番新氣象,大幅把跨境支付的需時從數天縮短到接近實時,同時節省金錢成本。

CBDC為改善現有匯款機制提供良方
不同國家央行過去幾年開始嘗試運用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CBDC改善跨境匯款的效率。第一類模型名為互聯模型,由不同央行先各自運作境內高度獨立的CBDC系統,其後嘗試利用一個共用的技術界面以連接各自的CBDC系統,例子有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合作的Stella項目。但這種「先建立,後聯合」的模式並非長遠改善跨境匯款效率的上策,因為央行間系統的技術平台、運行規則、參與者等盡不相同,需要大量協調工作。近幾年出現的單一平台模型則有望改善上述問題,例子有由金管局、泰國中央銀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中央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一同參與的mBridge項目。由於參與者需在始初共建和管理同一個CBDC跨境的區塊鏈平台,平台在運作系統和管理架構出現由協調、統籌導致的問題將會大幅減少。這種「先聯合,後建立」的模式提供一個根本解決跨境匯款效率和透明度低的方案,其後加入的參與者亦需配合現有模型設計其CBDC系統而不會衍生相互兼容性問題。


金管局首次公布mBridge項目下的用例
前文提到金管局在早前公布mBridge下十五個潛在的商業用例,並由來自四個地區共22間私人企業(包括香港交易所、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虛擬銀行等)進行測試,以改進和擴大平台的功能。這些項目橫跨不同的範疇,包括國際貿易結算、可編程的貿易融資結算、跨境保險支付,和跨境理財通結算等。mBridge項目的最新發展說明平台的概念證明階段已趨成熟,並開始應用場景測試。mBridge項目穩步邁進,香港可把握作為mBridge項目領頭羊的主導優勢以及與內地的緊密連繫,將平台的功能性和相互兼容性先做好,便能吸引其他地方的CBDC加入項目,就好比一個飛機場增強客貨運處理能力和配套設施,就自然可容納更多航線,吸引飛機停泊,逐漸成為航空樞紐。香港可以先考慮與其他批發型CBDC 研究相對成熟,或與香港經濟聯繫較為緊密的地方(例如新加坡、瑞士和日本)合作試驗項目,並按情況進一步邀請其加入mBridge。相信只要香港把mBridge這平台連接更多的CBDC,香港發展成為區域以至全球CBDC樞紐目標可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