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海洋測繪助保育海洋

2021-12-08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shutterstock_1163266423.jpg

精準的海洋測繪地圖不但能讓遠洋船隊制定安全高效的航行路線,還可助災難應變部門預報海嘯和規劃應對方案,甚至應對全球氣候暖化。

健康的海洋能「捕捉」並儲存二氧化碳。早前,有《國家地理》研究員指出,海底沉積物中的碳含量是陸地土壤的兩倍,所以保育海洋對延緩全球氣候變化,起着重要作用。為有效保育海洋,我們需要準確的模型來描繪、闡述和分析,以提升對海洋的認知。地理資訊系統(GIS)精於多層次的數據分析,可為海洋保育提供優良的方案。

GIS結合可量度海洋內涵如溫度、含氧量和含鹽量的立體像素(voxels),進而分析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包括聲納、衞星、潛水艇和水底攝錄機,以拼湊出水下世界的三維(3D)圖像,助了解海床面貌,並監察為許多動植物提供棲息環境的珊瑚礁之健康狀況。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在2014年至2017年間,酷熱天氣令全球75%的熱帶珊瑚礁遭遇嚴重破壞及白化。NOAA估計,珊瑚礁的最佳生長水溫在攝氏23至29度之間、鹽度在0.032%到0.042%之間。要探索珊瑚的生態健康,透過GIS平台上以voxel顯示生態海洋單位(EMU)數據,了解鹽度和溫度,以及不同水深的一氧化碳值等,可確定該環境是否切合珊瑚的生存。

同時,3D voxel模型可提供不同沉積物類型分布的詳細圖像,以便了解不同的地質環境,助當局評估海底資源量,如特定沙類的可用性,可提升開發效率之餘,更有利海洋保育工作。

本港現正就中部水域人工島的項目展開研究,當局如能善用如GIS的先進科技,不但能精確製訂填海範圍、土地用途,更方便研究人員評估工程對環境和漁業造成的影響,力求平衡保育和發展,讓我們的海洋生態可以持續保持健康。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植物肉的生產成本高昂,難以大規模量產,加上它須透過使用添加劑和營養素來調整風味,部分食物添加劑可能會對人體帶來負擔,能否普及仍屬未知之數
    面對糧食危機,我們除要珍惜食材,還需要設法減慢糧食的消耗速度,改行可持續的飲食模式,如減少肉食,便是其中一個方案,好讓地球資源可持續發展。

    鄧淑明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