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香港貧窮誰導致?有真相

2021-12-09
 
AAA

 shutterstock_366658157.jpg

今年,香港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濁水漂流》入圍12項金馬獎,引發了人們對香港社會長期存在的貧窮問題的探討。過去香港社會輿論中的別有用心者將矛頭對準內地新來港人士,指稱他們是香港陷入貧窮的主因,但是,真相絕非如此。

A.jpg

香港貧富差距的鴻溝巨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舉例來講,香港2020年的人均GDP達到46323美元,全球排名第十五位,但同年按照貧困線劃分的貧窮人口卻有約165.3萬,也就是說,每4.24個港人裡就有一個屬於「貧窮」。眾所周知,一個廣泛用來衡量不平等和收入分配不平均的統計方法便是基尼系數(註:系數值由0至1,數字越高,收入不均的現象就越嚴重),而如圖1我們可以看到,香港的基尼係數在近20年內一直都處於「高」的範圍內,並且還有不斷上升的趨勢。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嚴重衰退,勞工市場急劇惡化,失業率明顯上升,家庭收入急挫。如圖2顯示,儘管以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標準設定的貧窮線在去年有所下調,但從整體來看,香港社會面臨的貧困問題實際上更加嚴重,貧富差距也仍在不斷增大。

B.jpg

香港的貧困問題長期存在,成因複雜且涉及群體眾多,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最近在清洗數據時發現,儘管香港政府近年來的扶貧力度在不斷加大,但市民對扶貧紓困政策實感卻不強,脫困情緒仍囿於悲觀。總之,經濟問題的困擾、人口的老化,才是香港貧窮問題積重難返的最大原因。

然而,根據香港「新移民互助大會反歧視關注組」2021年9月間發出的《2021年內地來港定居人士受歧視情況研究報告》指出:內地「新移民」與香港家人領取綜援比率只有約5%,佔公屋申請比率亦只有20%,因人口較年輕,使用醫院服務亦估計較低,但長久以來,「新移民」成了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社會瀰漫着一股排斥「新移民」情緒,指控他們佔用香港資源福利,對社會造成沉重負擔,掠奪本港資源,將政策措施失當宣洩於「新移民」身上,更甚有團體公然煸動仇視內地人及「新移民」。

C.jpg

如圖3所示,然而真相卻是:貧窮的狀況發生在在職者、無家者、長者、青年兒童、內地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等多類群體身上,而每個群體都有其面臨的特殊困難。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我們也確實發現,儘管內地新來港人士在香港社交媒體上的聲量處於邊緣化,但香港社會輿論對這類群體的負面情緒指數卻非常突出,細看社交媒體上的評論,則會發現對此類群體的討論已經脫離了貧窮問題本身而更多為情緒宣洩。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是一部分港人始終對內地新來港人士存在負面印象,加之前兩年出現的社會運動事件,更令香港社會作泛政治化反應。

事實上,疫情期間,香港的在職貧窮問題和無家者問題也非常凸顯。在疫情期間,關於在職貧窮的討論聲量在香港社交媒體上最多,而無家者的悲觀情緒則是最高的(圖3)。面對新冠疫情,香港不少家庭要面對工時減少甚至就業不足的問題,但港府卻忽視了對在職勞工的支援,今年出台的貧窮報告內也沒有公佈非綜援貧窮數字,對此,不少在職貧窮港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非常失望。另外,本港無家者人數已超過1,500人,比疫情前增加近兩成,其中很多人存在身心健康問題,其中的心酸苦楚、絕望困頓更是難以言表。

D.jpg

此外,長者貧困一直是香港長期存在的問題。如圖4我們看到,按照住屋類型及戶主年齡特徵劃分的話,65歲及以上的戶主的貧窮率在去年已經超過四成,然而,我們知道,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60歲以上的人口百分比一直在增多,到2020年已超過四分之一(圖5)。人口老齡化加快了貧困人口的增加。僅在2020年,香港65歲以上人口達130萬,其中九成不再從事經濟活動。當然也不乏見到每日仍要長時間工作以維持生計的長者。早在2016年,根據政府統計,長者貧窮率達44.8%。即使在計算恆常現金的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仍達31.6%。

E.jpg

未來,香港社會的老齡化問題會更加嚴峻,根據《香港人口推算2020-2069》預測,長者人口未來20年將增加接近一倍,也就是說及至2039年,每3個港人裡將有一位是長者。有報告指出,隨着香港長者人口的增長,可以預測長者貧窮人口至2039年將升至71萬人。因此可知,如果香港長期不能調整與完善養老制度,會越來越多長者註定陷入貧困,老無所養,老年貧困問題令人心憂。

f.jpg

在新冠疫情之下,香港青年貧窮人口在政府政策介入前亦創新高。如圖6所示,18到29歲的青年人中有超過一成五被劃為貧困人士,其中不乏擁有大學學歷的人正在面臨失業或者處在在職貧困。究其原因,除了疫情肆虐帶來的重大負面影響,還有香港青年人長期面對的職位錯配、學費高昂、未就業便負上學債、社會階層固化等眾多頑固難解的問題。而在貧窮家庭中成長的貧困兒童在小小年紀就不得不面對生計困難,過度參與家務而無法讀書,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令他們長大後也難以脫貧。如圖7,我們看到,每當年度貧窮報告出台的時候,香港社交媒體上對於社會階層流動的關注度都會有一個小高峰,分析觀點數據,其中也不乏關於「窮忙」、「無父幹如何上流」、「青年新貧」等問題的議論。

G.jpg

老話經常說,青年是一個社會的未來以及希望。所以,因經濟大環境惡化的而增加的青少年貧窮問題非常值得重視。短期來講,香港政府可以在青少年就業、就學方面投放更多資源以改善現狀,而長期來講,還是要思考如何有效打破香港社會階層固化,讓香港青年能夠從「無論如何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前景,不如躺平」的怪圈中走出來。

h.jpg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到,就每年發佈的貧窮報告來看,香港政府的扶貧紓困投入每年都在增加,脫貧率也在上升(圖8)。然而,港人對扶貧紓困政策的悲觀情緒指數卻在近兩年不降反升,甚至一部分港人將幾乎所有負面情緒都遷怒於內地新來港人士。香港的貧窮問題長期存在且複雜多樣,絕不能只讓內地新來港人士「背鍋」。而俗話說得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政府在實施扶貧紓困政策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長者、在職人士、青年、兒童、少數裔等多種情況,靈活制定對策來幫助他們解決難題。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為了應對新冠疫情,香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非恆常化福利,但這些投入並沒有實質有助增加市民的長期收入,只能緩解疫情下的燃眉之急,乃「杯水車薪」也,這些短暫福利並不是可持續的扶貧措施,因此,港府不應只顧貧窮報告上寫上漂亮數字,而是要精準投放政策,做好長期有效的扶貧工作。

中評智庫認為,香港的貧窮問題是深層次民生經濟問題的集中體現,其涉及經濟政策、民生政策、分配政策等諸多問題,甚至是失誤。但是,長期以來,一些別有用心的政治人物把香港貧窮問題全部歸咎於內地新來港人士,以此煽動港人對內地不滿的極端情緒,其心可誅。至於如何有效解決貧窮問題,香港特區政府需要具有破舊題、開新局的勇氣,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以及特首選舉完成之後,務必推動香港社會達成共識,理順各種矛盾交織的利益關係,拋棄議而不決,決而不斷的落後執政機制,絕不能讓貧窮問題日趨惡化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高危因素。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交流團有助青年擴闊眼界,認識香港以外的人工智能等創新領域最新趨勢,對香港社會和產業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因應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新加坡由政府運作到教育已全面引入ChatGPT,今年教育部長稱會指導老師和學生用AI工具來教學及學習,政府更開始引入ChatGPT來草擬文件,成效如何不是短期可見的事,但當地政府願意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實在是勇氣可嘉。

    林芷楓   202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