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扶持初創 融合大灣區

2021-12-30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shutterstock_1111225955.jpg

初創企業要推動業務持久發展,便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源,然而,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下,初創要籌集資金卻殊非容易。

雖然科技園和數碼港負責營運的兩個政府資助創業培育計劃令不少受訪者受惠,但那只屬少數,因為近年申請這些計劃的成功率逐年下降。貿發局引述立法會秘書處的數字,「科技園創業培育計劃的申請成功率,由2015/16年度的48%,下降至2018/19年度約30%;數碼港……2018/19年度的申請成功率更只有16%。」於是部分初創只好到私人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不過成功個案不多,源於「本地市場缺乏活躍的天使投資者」。

為此,我協助創辦「香港再出發創科基金」(StartupHK Fund),專為本地創新科技初創而設,規模預期超過5億元。我希望藉StartupHK Fund可以複製更多「官產學研」成功案例,同時培育有潛力的初創,令他們可以茁壯成長,並向大灣區拓展業務。

事實上,大灣區近年已發展成為全國最繁盛的初創生態系統。根據由胡潤百富與廣州市商務局、廣州市黃埔區聯合發布的《2021全球獨角獸榜》,大灣區出產的獨角獸企業在去年增加了17家,總數達到51家,其中以廣州、深圳及香港三大核心城市最為突出。香港的創業社區則一直高度國際化,在大灣區與「一帶一路」等倡議下,香港全球樞紐的優越地位更加顯著。根據投資推廣署在2020年的調查,初創企業創辦人認為香港作為創業地點的有利因素,主要是「簡單稅制和低稅率」(76%)、「中國大陸的商業機會」(69%)和「進入國際/區域市場」(66%)。

期望StartupHK Fund能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觸發更多有心有力人士參與,推動香港及大灣區的融合和科研產業化進程,孕育更多獨角獸,同時提升本港的國際競爭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除了交流及參觀活動,實習生更綜合是次實習計劃中的所見所聞,於「敢想敢試」畢業項目比賽上展示多個嶄新意念,例如實時車站人流監察系統、無障礙自助上落車系統及虛擬試衣間等。我與管理層團隊一致認為本屆實習生創意無限,構思新穎,亦向他們分享建議,鼓勵他們未來將於實習計劃得到的知識和技能活學活用,造福社會各界。在此,我祝願各位實習生完成計劃後,好好運用所見所聞,為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出一分力,成為創科界新一代「InnoTalent」,繼續發光發亮。

    畢堅文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