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有理》失語症遙距言語治療初探

2022-01-04
 
AAA

shutterstock_378369382.jpg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醫療及復康機構均嘗試運用不同的視像通訊工具來與病者進行遙距治療,這種服務模式漸漸成爲新趨勢。遠在二零零五年,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已把遙距言語治療視爲一種適當可行的服務模式。看似只有十多年歷史,但原來遙距言語治療早於一九七六年已在英國伯明翰應用,目的是爲了服務居於偏遠地區的失語症患者。

失語症是一種由後天大腦受損所引致的語言障礙,患者在聽、説、讀和寫四個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缺損。言語治療師會按失語症患者的能力和需要制訂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例如命名訓練、句子表達及理解訓練等。由於大部分的失語症訓練方法都只需運用平面的治療教材,治療過程亦較少使用觸感提示,因此失語症比構音障礙或吞嚥障礙更能透過遙距方式進行治療。對於言語治療師來說,遙距治療服務大大方便了他們於疫情期間的工作。進行遙距訓練時,治療師可以透過視像通話應用程式的屏幕分享功能把教材清楚地顯示給失語症患者,亦可以在沒有佩戴口罩的情況下直接進行示範,讓患者更易掌握技巧。對於行動不便的失語症患者而言,遙距治療的成效不但與面對面的治療相近,更因足不出戶便能接受服務,大大增加他們接受治療的意欲及機會。

IMG_8924_副本.jpg

當然,遙距言語治療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亦取決於病人及其家屬對資訊科技的掌握。遙距治療亦對通訊軟件有一定要求,爲了配合視像通話及以分享屏幕功能來顯示教材,治療師和患者雙方都要具備有鏡頭的桌上電腦、平板電腦或較大屏幕的智能手機,同時亦必須有足夠的網速。可惜不是每位病人都能具備以上條件,特別是長者,對他們來說要掌握視像通話的用法尤爲困難,就算是有硬件的配合,沒有技術支援亦未能順利接受服務。

IMG_8927_副本.jpg

隨着資訊科技的發展,相信遙距復康服務會逐漸成爲新常態。有見及此,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言語治療碩士課程自二零二零年起已把遙距言語治療納入常設之臨床教學內容,讓實習治療師掌握新的服務模式,亦懂得如何引導失語症患者及其家屬使用視像通話應用程式。我們更期望專職醫療界能汲取這兩年的經驗,設法優化遙距治療的執行細節,讓病者得到最適切的復康服務,從而提升生活質素。

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臨床導師楊浩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