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映:全球客家春節花絮

2022-02-08
林文映
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會長、香港作家聯會理事
 
AAA

 0.jpg

疫情陰霾籠罩全球,多少家庭在春節各困一方不能團圓。所幸有社交媒體,萬水千山之外的客家鄉情,可以通過互聯網傳遞。

家鄉梅州的同學傳來一幅在網上瘋傳的搞笑對聯。上聯「你來我家我緊張」,下聯是「我去你家你心慌」。橫批:「暫不來往」。雖說幽默,但卻道盡了新冠疫情下在中國大陸過年的情景。

WhatsApp Image 2022-02-08 at 10.13.03.jpeg

(筆者在香港台灣客屬同鄉會吳秀娥會長家裡吃團圓飯。)

筆者的團年飯,是在香港台灣客屬同鄉會吳秀娥會長家裏吃的。因為疫情,她和女兒在香港,丈夫和兒子在台灣各自過年,同時又邀請「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台灣年輕朋友一起度過歡樂溫馨的除夕。

從年初一至年初三,和普天下的華人一樣,筆者馬不停蹄地與全球客家鄉親拜年互動。電話「打到手軟」,這裏只能摘編花絮以饗讀者。

香港第五波疫情肆虐,晚上六時之後就禁堂食,導致團年飯在酒樓茶肆「絕跡」,但在加勒比海的島國蘇里南,當地的中華會館會長、《中華日報》前社長李學雄先生告訴筆者,唐人街雖然沒有了往年的熱鬧,但飯館還是照常營業,中國傳統的春節小食依然應有盡有。

印度洋深處的島國毛里裘斯,除了疫情嚴重,春節期間恰逢風暴,大雨傾盆,導致大中小學停課。在首都路易港的唐人街,是地球上唯一「客家話暢通無阻」的唐人街。店名就叫「第一飯店」的老闆吳國通告訴筆者,過年打烊七天,有時間度假卻「沒有飛機返唐山」。

筆者致電毛島的另一位好朋友、「仁和會館」(客家先民創辦於1874年)董事、華僑書報社社長黃導琪。老先生說正從蘇格蘭的威士忌酒廠出來,開車前往英格蘭的路上。疫情之下還能暢游天下,羨煞旁人。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17.46.31.jpeg

(毛里斯華僑書報社社長黃導琪在英國歡渡春節)

居住在歐洲大陸的客家人很多,最密集移居英倫的一批,來自香港新界。大約在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大批新界原住民持「勞工紙」前往。這是造成香港如今有大量原始客家村落荒廢的原因之一。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17.53.53.jpeg

(荷比盧崇正客家總會在荷蘭代爾夫上海花園飯店設宴,隆重迎接中國虎年。)

由於變種病毒Omicron 傳播力極強,「殺傷力」卻不大,歐洲各國抗疫明顯鬆動。荷比盧(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崇正客家總會會長張挺宏給筆者傳來媒體報道所見,該會在荷蘭代爾夫特(Delft)上海花園飯店設宴,隆重迎接中國虎年來臨,當地社會賢達雲集,香港特區政府駐歐盟的代表亦獲邀捧場。這是兩年來第一次鄉親們的聚會,大家都非常高興,期待疫情過後,多機會共敘家常。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23.56.49.jpeg

(留尼旺不同膚色的家庭。)

留尼旺是誕生於三百萬年前的火山島,與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隔海相望。島上的華裔絕大多數是客家人,筆者的梅州同鄉張文珍,二十多年前是飛越印度洋遠嫁異鄉的「過埠新娘」,現在與夫婿經營多家唐餐館,今年還為中國駐留尼旺的領事館及當地華人贈送大量的客家年貨,包括煎堆、芋頭酥、年糕、蘿蔔粄。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能品嘗地道的家鄉味道,聊以慰解鄉愁了。

文珍告訴筆者,疫情之下,回中國很難,往返歐盟諸國卻很容易,因為留尼旺是法國的海外省,所以島上居民都持法國護照。與毗鄰的毛里求斯在去年通關大約二個月,很快又封關了,情形類似大洋洲的新西蘭剎停與澳大利亞的機場和海港。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18.43.59.jpeg

筆者問南非客家聯誼會的鍾榮恩鄉賢「新年過得怎麽樣?」他說不知道該說疫情嚴重還是不嚴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踏入第三年,Delta病毒還是在南非變種的。在約翰內斯堡的唐人街,往年熱鬧非凡,有燈籠、花車、舞獅舞龍。但今年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中國駐南非大使館及總領事都用視頻拜年,不贊同僑胞們密集聚會。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23.59.30.jpeg

(以往南非約堡唐人街春節熱鬧的場景。)

旅居印度的客家朋友鍾其林用WhatsApp(中印因邊境交惡,印度直接禁用微信)與筆者「拉家常」,說加爾各答的塔霸,往年都有大批移居加拿大及奧地利親朋「返鄉」,但今年幾乎沒有。當地華僑社團的春節活動都取消了。不過,上門拜年的舞獅隊不斷。在南亞這個最大的「客家部落」,許多印度人不僅學會了在菜市場用客家話討價還價,還學會了舞獅,敲鑼打鼓挨家挨戶上華人家𢭃利是。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18.39.14.jpeg

(印度客家鄉親張燈結綵佈置家居。)

WhatsApp Image 2022-02-07 at 18.38.59.jpeg

(2016年筆者在印度加爾各答唐人街過年。)

令筆者非常驚喜的是,虎年收到了從海外寄出的第一份「厚重」禮物 —— 重達五公斤。「印尼客家博物館」李世鐮館長興奮地告訴筆者,同事已通過速遞公司,寄出兩本畫冊,每本二點五公斤。這套記載客家人在東南亞奮發自強的珍貴資料,將存放在香港客家文化研究會在陽春三月落成的會館,歡迎香港各位同道中人取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客家習俗也是「與時俱進」,根據沙頭角《吳氏族譜》記載,該宗族先民是從清朝康熙年間從梅州大埔遷居羅浮山畔的博羅,後輩再遷徙至沙頭角。他們把大埔原鄉的鯉魚燈變成面向海洋的沙頭角「魚燈舞」,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港深沿線的客家人「耕漁而外,不廢弦歌」,傳統的客家山歌自然洋溢「山風海韻」,歌詞也就有了濃厚的海洋氣息。

    林文映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