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美關係展望:短期悲觀,長期樂觀

2022-02-11
 
AAA

 1.jpg

(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勝(視頻直播截圖))

2.jpg

(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韵(視頻直播截圖))

3.jpg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左希迎(視頻直播截圖))

2月8日上午,卡特中心與海國圖智研究院共同舉辦了以“2022年中美關係展望”為議題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第二環節由卡特中心中國問題高級顧問、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成員劉亞偉主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此議題分享了看法與見解。

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和亞洲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勝認為,關於2022年的展望,短期上是悲觀的,這種低水平的徘徊基本上是很難改變的,甚至有可能更糟。但是長期展望還是比較樂觀的,這種局面最終會改變。“在2016年之前,我批評中國比較多,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有一種自我膨脹的心理,對美國挑戰的幅度越來越大,所以給特朗普上台以後所產生的這樣一種變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背景。”但是在這之後,特朗普的貿易戰等對中國的一系列政策為中國領導人敲響警鐘,中國領導人在這之後變得相當清醒,對中美關係的處理回到了現實層面上面來,基本上是“我們不願意打,但也不怕打”。這樣一種回應是非常現實的,競爭和對抗雖然是一方面,但是中國方面更加強調合作,這是非常好的。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榮休教授王建偉分析了中美關係未來走向中的兩個主要的理念問題,一個是中美關係的上限和下限的問題,第二個是如何定義中美關係當中的競爭和合作的問題。首先,對於中美關係的上下限的問題,去年經過一系列的高層會談,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就是“不衝突”。用美國的話來說,中美要負責任地管控競爭和分歧,不能發生軍事衝突,這也是拜登對華思維的一條底線。但是有一點不同就是美方所提的“不衝突”不等於“不對抗”,不能衝突,但是可以對抗。其次,另外一個共識就是雙方要尋求所謂的共存之道。經過一年打打鬧鬧,美方也認識到不管怎麼去跟中國競爭,到最後還得和中國並存。

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韵表示,中美關係糟糕與否這個問題要看參照物,目前肯定沒有回到中美關係最好或者是更好的狀態,但是同特朗普時期相比,現在的狀態肯定也不是最糟的狀態。從敵我意識來講,中國對美國的敵我意識一直很強,但是現在更加鮮明起來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敵我意識,所以它不是一個零和遊戲的問題。但是即使不是零和遊戲,現在中美之間也存在著相對收益跟絕對收益的這樣的一個區別,從美方角度來講,美方會認為中國的相對收益更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左希迎指出,去年美國主攻政治安全,中國則主攻經濟,“我對美中美關係並沒有太高的預期,也沒有覺得會壞到哪去”。但是有兩個意外,第一個是美國拉著澳大利亞跟英國成立“奧庫斯”聯盟,第二個是沒有想到民主峰會的效果如此之差。今年總體的判斷就是美國試圖在補經濟上的課,但是其遭受的安全壓力會更大一些,尤其是在烏克蘭方向。此外,左希迎從全球、地區和國家三個層面作了去年和今年整體的比較。他強調,在全球層面,去年受疫情及其重大政治事件的影響比較大,總體來說經濟上中國比較有利,但是在政治上是非常不利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