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遵義:競爭會持續下去

2022-02-28
劉遵義
中大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
 
AAA

 38.jpg

我會重點談談中美兩國經濟的發展。我想,首先,正如習近平主席不久前宣布的,中國將奉行一種雙循環發展戰略,既有國內循環,也有國際循環,但以國內循環為主。對於中國和美國這樣的大型大陸經濟體來說,這是可以想見的。

我給你們看張圖表,它展示了國際循環與國內循環之比。紅線是中國,藍線是美國。大家可以看到,在1980年之前,中國的比例很低,但現在上升到了大約70%。它不會下降。美國一直很低,不是很高。我認為,中國看來正在迅速達到與美國相同的水平。

習近平主席還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之前碳達峰,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兩者實際上對中國經濟有巨大的影響。我還想說的是,習近平主席倡導的“共同富裕”並不等於簡單的再分配,它通常的意思是給那些還沒有富裕起來的人一個致富的機會。新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成立表明,政府允許主要由中小企業組成的私營部門成長繁榮。

中美之間的戰略競爭,正如許多演講者之前談到的那樣,可能會成為未來10年左右的一種新常態。原因很簡單:作為全球霸主,美國不能允許任何國家對它說“不”,而且不受懲罰,因為這將鼓勵其他國家也說“不”,這會讓美國很快失去全球霸權。所以,我認為眼下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除非美國確信他們已無法阻止中國的崛起。事情最終會好轉,但也可能先變得更糟。

儘管如此,如果大家看看中美貿易情況,雖然過去一兩年雙方互征的關稅還在,但中美之間的商品貿易額在2021年達到7550億美元新高,增長了28.7%。這是根據中方的數據。上面這條曲線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面的曲線是中國從美國的進口,這只是貨物貿易,如果把服務業算進去,順差看起來就沒那麼大了,因為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順差。如果看美方的數據,也會發現同樣的情況。我不太清楚為什麼美方數據顯示的中國出口下降,幅度要比中方數據大得多。但事實擺在那裡,顯然,這些關稅並沒有真正減少中美貿易。

接下來我想談談可能的脫鉤。我認為,脫鉤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已經在技術領域看到了。但我認為,雖然脫鉤本身會導致一些過渡性問題和混亂,可是,一旦找到第二貨源,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控制就沒用了。所以需要第二貨源,到那時,出口控制實際上是進行不下去的。

美元開具發票、進行清算和結算的全球主導地位也將逐漸下降,因為大家會更多地使用本國貨幣來做這些事。例如,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就普遍用它們的本幣結算。再比如,中國和印尼的貿易也以人民幣和印尼盾結算。我認為這種趨勢會持續下去。

我展示的這張圖顯示了IMF和世界銀行對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和美國經濟的預測。它們沒有太大的區別。去年,我們知道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8.1%,美國的數據還沒公布,但我想應該在4.5%到5%之間。2022年,預計中國的增長目標設在5%到6%。我認為這是可行的。

如果看季度數據,你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恢復得非常好。上季度的情況不太好,原因是疫情捲土重來造成了一些瓶頸,還有一些能源或電力短缺問題。但我認為今年應該沒有問題,我想中國能實現5%到6%的增長。

至於美國2022年及以後,我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在4%上下,然後在這個10年剩餘的時間裡逐步下降到3%。實際上,我已經對中美兩國經濟做了一定的長期預測,我的預測是,中國經濟將在2030年左右超過美國,屆時兩國經濟規模都在30萬億美元左右。然而,即使到2030年,中國的人均GDP也不到美國人均GDP的30%。這種狀況將持續幾十年,直至本世紀末。

我還想說一件事。我再給你們看最後一張圖表。可能有人懷疑,中國經濟能不能繼續保持5%到6%的增長?我認為這在未來10年是有可能的。這張圖展示了以下內容,我們分別標出了經濟增長率與實際人均GDP,紅點代表中國,黃點代表日本,藍點代表美國。

大家可以看到,中國現在的人均GDP略高於1萬美元,而美國遠遠不止,人均將近7萬美元,日本在中間。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中國經濟仍然是在增長率可以很高的這個區間內運行,你們可以看到,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2萬美元甚至3萬美元時,經濟增長率(從美日兩國的經驗看)依然能夠達到6%左右。所以長期看,我還是相當樂觀的。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現實是中國的經濟在疫後恢復得並不順利,無論是出口、消費,還是投資,都有下行的趨勢,而房地產更全面爆雷,極需要政府採取緊急的救援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無可避免要採取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那就非減息不可。若果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仍維持高息,就會令中國相當為難。不減息,經濟情況就有機會惡化;但減息的話,就可能令人民幣匯價進一步回落,觸發更多資金流出。美國應不會放過這次可利用金融手段去打擊中國的機會。

    施永青  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