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健康出發》大灣區醫療發展有助融合

2022-04-25
林哲玄
外科專科醫生、立法會議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4-12 at 11.30.46.jpeg

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早前發表了一份《粵港澳大灣區疫苗創新發展研究報告(2021)》,涵蓋了現在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在疫苗供應和使用方面的同異。

當然,疫苗僅是大灣區整體醫療發展的一部分,更長遠的是希望整個大灣區都有共同標準,並非單單疫苗,也包括各方面的醫療標準。實際的醫療水平每個地區必然有分別,但在加強流動性的同時,如何可令流動人口得到順暢的醫療服務,毫無疑問對融合是十分重要。

以疫苗而論,不同城市的疫苗政策有別,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家的流行病學有別,根據本身的流行病學作出選擇。例如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包含了多種不同血清群,香港一般用的是可同時預防A、C、W、Y型的四價結合疫苗。但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可能需要先注射兩次A型疫苗,然後再注射兩次A+C二價疫苗,才算完成接種。類似的不同疫苗選擇,其實是有機會統一的。

又例如肺炎鏈球菌疫苗,應幾多歲開始打第一針?也關乎個別城市本身的流行病學情況。但在預期人口會大量流動之下,如果各大灣區城市能夠統一打第一針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歲數,已是一個不錯的起步點。

再舉一個例子:乙型肝炎疫苗。慢性乙型肝炎會大大增加肝硬化、肝癌等的風險,本港自1988年開始為所有初生嬰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從而減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口。當然,暫時並非所有大灣區城市都有相同做法,但其實大家可先取得共識,逐步發展出近似的做法,對人口融合也會有幫助。

疫苗只是醫療政策和服務的其中一部分。現時有不少醫生都開展了大灣區整體醫療發展的討論,當中包括疫苗,以及中西醫藥結合使用等等。長遠來說,這是對大灣區的融合以至大灣區整體醫療水平的發展十分重要的課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