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答中評:復常通關是再出發必然出路

2022-05-10
 
AAA

 106363350.jpg

第六屆香港行政長官選舉日前在會展中心舉行,選舉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前往會展中心投票並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表示,香港疫後經濟要盡快復甦,需透過兩地合作,積極投入到“十四五”規劃中來,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香港超過兩年未與內地復常通關,嚴重制約了香港的發展動力。復常通關成為香港在後疫情時代再出發的必然出路。

姚志勝表示,香港經歷五波疫情,經濟民生面臨嚴重困難,未來5年面對嚴峻挑戰。他表示期待,李家超先生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展現施政新風,保持香港安定發展大局,推動復常通關、重振經濟民生,讓香港在平穩環境下重新出發,各項發展再上高峰,以新的施政思維和行動力,引領香港共同向前邁進。

姚志勝指出,香港發展進入十字路口,最新失業率和經濟分析都顯示,在經濟民生和兩地融合等方面,香港亟需急謀對策。他認為,新特首及政府當前最重要回應市民關注的工作有兩方面:一是破解房屋困局,多管齊下覓地建屋;二是盡早實現復常通關,引進經濟活水,通過加快推動疫後經濟復甦,解決各種深層次民生矛盾。

姚志勝認為,住屋問題堪稱香港當前頭號民生難題,公屋輪候時間長達6年,許多基層市民還在狹小鬥室苦等公屋,一些中產家庭尋找一個安居之所都感到困難,自然難言改善生活質素。如此種種房屋問題,成為民生風險所在。協助市民安居,應是未來一段時間特區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重心所在。

姚志勝表示,我們國家是全球在疫情下取得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保持全球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來源。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帶動香港經濟民生發展的重要路徑。香港疫後經濟要盡快復甦,需透過兩地合作,積極投入到“十四五”規劃中來,在區域協調發展的過程中,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香港超過兩年未與內地復常通關,嚴重制約了香港的發展動力。復常通關成為香港在後疫情時代再出發的必然出路。

對此,姚志勝提出了兩方面建議:首先,在房屋土地問題方面,他建議,以“結果為目標”,在住屋面積上,要將人均居住面積200平方呎設定為政府施政目標,讓市民看到“住大啲”曙光;在數量上,要設定未來5至10年不同土地項目的房屋供應量,多元推動不同覓地建屋策略,包括用好新界農地、發展祖堂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和濕地緩衝區、填海等,以大幅增加土地供應量;在時間上,要為增建房屋的程序拆牆鬆綁,設定每個程序可以節省的規劃和建屋時間,包括優化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放寬新界發展地積比率、完善收地法例及賠償機制、借鑒方艙醫院建設經驗設立多條建屋“綠色通道”、減省規劃流程等,務求加快拓地建屋進度。

其次,在疫後復甦方面,在“動態清零”的抗疫方針之下,應及早謀劃復常通關的時間表、路線圖,就疫苗接種要求、健康碼對接、分類配額、熔斷機制及早部署,盡快恢復人員流動。同時,要為兩地產業協作、商貿交流等不同環節調整安排,創設條件,包括建立便利營商的檢疫模式、舉辦更多大型會議展覽、加強支援商務旅客、創新產業項目對接等,以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經貿和創科中心地位。另外,特區政府還要推出新的經濟策略,結合民生發展,謀劃長遠未來,務求配合通關後源源湧至的經濟活水,振興香港產業,創造經濟新增長點,支持醫療、教育、安老等民生需求,創造就業職位,提升生活水平,增加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