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滙豐應否分拆亞太業務上市?

2022-05-16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11 at 5.51.57 PM (1).jpeg

在香港、倫敦和紐約三地同時上市的滙豐控股集團,近些日子又再次上了香港報章的新聞版面。

事緣有匿名股東不滿多年投資該行的回報不理想,上月底力銷滙豐分拆亞太業務獨立上市,並獲得滙豐第一大股東平安集團的積極回應,結果引起了香港金融市場人士熱烈討論。

熟悉香港歷史的人都知道,滙豐銀行是全球銀行業巨頭,但和香港的關係卻是緊密交織。該行早於1865年在香港開業,至今已約157年歷史,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銀行之一。

至1992年,滙豐藉着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遷冊至英國倫敦並維持至今。經過逾150年的發展,滙豐如今已成為全球著名的跨國金融集團。儘管如此,香港長久以來一直是滙豐最大的盈利來源地之一。滙豐也是香港三家發鈔銀行之一,香港的部分票據至今還印有滙豐銀行的標識。

在政治方面,作為英資的滙豐在港英殖民統治年代一直具有身份優勢,除了是港英政府首席金融顧問,1997年前滙豐「大班」(企業高層)均是行政局成員,直接參与經濟相關的重要決策。

可以說,匯控在香港並不只是一家上市公司那麼簡單。根據上一輩港人的傳統智慧,只要有足夠余錢,就會習慣買入兩三手滙豐,日積月累幾十年,收取的利息足以應對退休生活。所以在十多年前的金融海嘯期間,滙豐股價一度跌破33港元低價,曾經有股評人公開在電視節目中為匯控股票流淚。

時移勢逆,滙豐的地位已今非昔比。自從中美爆發貿易戰以來,定位為融通中西方的滙豐近年更處於夾縫之中,不斷被捲入地緣政治爭端。如在孟晚舟案中,滙豐向美國司法部提供華為資料,就被中國官媒批評是出賣華為,以此換取美國赦免,逃脫美司法部對滙豐洗錢重罪的刑事指控。

幾乎在同一時間,香港發生反修例運動,滙豐又再次捲入中外政治角力的政治漩渦。該行在運動期間凍結香港民主派人士銀行賬戶,引起歐美國家批評,滙豐行政總裁祈耀年(Noel Quinn)更被傳召到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接受議員質詢。

其後,北京實施《香港國安法》,滙豐的立場上也是左右受敵。香港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抨擊滙豐未就國安法立場明確表態,最終滙豐以微信公眾號發文,指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曾到街站簽名支持。但這個做法旋即遭到英、美政商界炮轟。

值得一提的是,滙豐除了在一些國際政治爭議事件中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局,近年在業績表現方面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中最經典的是2020年4月,滙豐突然宣布應英國監管當局要求煞停派息,引起一眾亞洲股民不滿,質疑滙豐主要業務增長來自亞洲地區,但股東卻因為英國母公司的拖累無法再獲得股息回報。

事實上,匯控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可說是真正的環球銀行,在連接北美、歐洲、亞洲三大地區市場扮演了重要的橋樑角色。可惜近年中美交惡,兩個市場愈走愈遠,匯控要當橋樑也愈來愈難。從目前來看,這個地緣政治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恐怕還會繼續惡化趨勢。

所以從小股東的角度來看,滙豐應該分拆亞太業務,建立一個獨立的、在亞洲的上市實體,這會更加符合亞洲投資者的利益。有市場人士也認為,如果滙豐亞太獨立經營,將助力提升公司的經營決策效率,以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據悉,滙豐已同意在本月中旬與大股東中國平安一名高層舉行會議討論分拆提議。

當然,從滙豐管理層角度而言,最終未必樂意分拆業務上市。原因很現實——這涉及個人利益。

滙豐管理層以洋人為主,恐怕不太願意放棄相對值錢的亞太區業務,專註所屬地區。

無論如何,一女確實難侍二夫。眼下滙豐面臨的困境也是香港的縮影。近年中美關係緊張,兩國之間的經貿脫鉤有加劇之勢。隨着國際格局丕變,處在風尖浪口的香港慘成磨心,滙豐也難以獨善其身。

近來的俄烏戰爭更進一步顛復了世人對國際規則的認知,其中之一就是金融可以隨時成為戰爭中的武器,造成致命的打擊。

滙豐是否應該分拆業務上市,讓亞洲的歸亞洲,歐美的歸歐美,以預防日後被動卷進大國矛盾,正正考驗着該集團掌舵者的智慧。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平保(2318)旗下平安資管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勇日前首次公開支持由人稱Ken Sir(呂宇健)為首的香港小股東團體提出的兩項決議案,包括檢討分拆滙控(0005)亞洲業務及股息政策,意味平保已不介意其與滙控董事局的關係公開於大眾眼前,觀乎滙控的回應,似乎並沒有將平保這名大股東放在眼內,看來即使兩項決議案最終未能通過,平保與滙控董事局的鬥法仍會繼續。

    丘寧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