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有情:低層次社工

2022-05-26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5-26 at 11.25.27 AM.jpeg

作者 :阿蘇
-退休前從事社會工作三十多年,不時接觸社會基層,運用社區資料服務社區匱乏無助人士。

社會工作源自 19 世紀工業革命時代,當時大量農村人口湧到城市尋找工作,不少人却陷入疾病、失業、傷殘、年老等困境,有心人自發籌募資源組織人手,以義務方式幫助貧困無助者的工作。

經過整個世紀的社會發展,經濟進步,今天的社會工作已發展成有完整工作守則,有不同介入方法(即個案/小組/社區工作)理論基礎,分工清晰的助人工作,更從單純協助解決基本需要(basic needs)變成強調提升個人解難能力、注重回復個案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ing),進而發展個人潛能(potential)的助人專業。

近年,政府也不時以送魚給巿民吃,來比喻為市民提供經濟援助(即派錢)的方式,強調教曉巿民釣魚更有助解決貧窮問題和更能長遠協助有需要的人。同樣地,社會工作教育也十分強調社會工作介入,應該着重問題的徵結和成因,而不應只停留在頭痛醫頭,脚痛醫脚的低層次實物援助層面。強調要通過輔導來改變受助人的行為、技巧或對事物的看法(perception)來讓受助人重拾正常的社會功能,甚至根本地解決問題,以免受助者長期依頼他人的協助而無法「自食其力」。那些從事滿足個人基本需要的社會服務,如短期食物援助、緊急物資援助、臨時住宿服務等的社工,有時便被一些前進社工冠以低層次社工之名。

但世事發展不是簡單的直線,社會經濟也不會永遠跟隨上升的軌跡。近十數年,香港經濟狀況不是一帆風順,有些社會人士因不同原因而遇上經濟大逆轉,而需尋求實物援助,政府也不得不重新加大投入短期食物援助的資源。

可惜,政府始終是大笨象,未能迅速回應急速的社會轉變。一些福利機構/志願團體也得自行籌款應付社會需要,例如分發飯盒、收集及轉贈剩食,甚至建立小型短期宿舍,可以協助流落街頭的無家者。

筆者退休前從事社會工作三十多年,不時遇上有需要實物援助的個案,特別是一些弱勢社群,如中年露宿人士、獨居長者、雙老家庭、照顧弱能子女的長者家庭等個案。幸好,社會上一直有褔利機構/單位,如聖雅各褔群會屬下的慈惠計劃,維持實物援助服務,協助我等前線社工快速回應上述個案的需要。

還記得在負責醫院醫務社會服務部時,曾多次透過慈惠計劃為接觸到的病人提供實物援助。筆者記得一位長期精神病患者穿上由善長捐出的時款羽絨外套時,他面上展現出久違了的微笑,並靦腆地低頭向工作員查詢自己是否穿得好看。

另外,更難忘有一位每天依靠善長送上的舊式收音機來接觸病牀以外世界的四肢癱瘓長期卧牀病人討論時事的經驗。說真的,筆者深深感受到這些「實質援助」實實在在地為他們尋回一點自信和希望!

筆者發覺不少個案的需要不能單靠輔導來滿足。不論社工如何努力提供輔導、如何誘導案主改變對問題的看法,實不足以減除正服用重劑量藥物的精神病人內心的種種掙扎;也不能驅走無親無故長期卧牀病人的孤單;更無法驅走獨居偏遠鄉村長者的寂寞;更絕不能解決被親人疏遠流落街頭露宿者的困境。

所以,筆者絕不介意當一位低層次社工,以網絡到物質去為有困難的個案解決緊急需要。當然,這也要多謝提供實物援助的褔利機構/單位,更不能不衷心向捐出物資的機構和個人說聲多謝,就是你們的慷慨,令我們一眾前線社工能更迅速更有效為有物資需要的個人或家庭解決逼切的生活問題,因為即使我們有高超的輔導技巧也無助解決這樣的問題或滿足這需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隨着人口老化,長者對醫療系統的依賴只會有增無減。面對這「銀色海嘯」(silver tsunami),如要實施「以病人為中心」的可持續醫療服務,「社區老人評估服務」實為重要的一環,政府需考慮投放更多資源至有關服務。

    周尚明  20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