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嶺:蚺蛇尖遊記

2022-07-13
張介嶺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成員、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13 at 6.01.43 PM (1).jpeg

大疫經年,無處可逃,卻不期而獲,利用週末行山遠足過了把神仙癮,也切身感受到了這座素有東方之珠之稱的國際大都會,無論是社會治理水準,還是市民綜合質素,都堪稱世界一流,的確名不虛傳。

記得前年八月中旬,也是剛迷上行山沒幾天,突然心血來潮想去蚺蛇尖,約個朋友同行,對方說天熱吃不消。一輩子走南闖北,獨來獨往慣了,也沒啥好怕的。於是粗粗查了下資訊,盤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彼時初出江湖,還不知道行山之險,第二天起床後拖拖拉拉的,十點多才到達北潭凹,循麥理浩徑第二段出發。開走沒多遠,就聽到後面有人用廣東話在喊:「阿叔,阿叔」,以為在喊別人,只顧悶頭趕路。

不一會,有幾個年輕人趕了上來,其中一個提醒我說背包拉鍊未拉,小心東西掉出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叫的是我,連忙用蹩腳的粵語夾雜着普通話道謝,順手拉上了拉鍊。不料對方說:「上海人吧?」。我有些驚訝,連忙問: 「你怎麼知道?」他笑道:「我阿公是上海人。」閒聊了幾句上海、香港,滿心歡喜。

其實,從北潭凹起步,算是逆走麥徑第二段。起始路段,左手邊時而能遠遠地看到蚺蛇尖,碧海藍天,山巒疊嶂,雲海奇觀,宛若進入人間仙境。抵達赤徑後,路邊草地上搭着一些露營帳篷。一路向上,便到了一個簡陋的木製涼亭,遊記說緊挨着有一條山道可通往蚺蛇尖。

正午時分,天氣酷熱,汗流浹背。稍事休息後起身上山,恰好迎面走來一對老外,女的背上馱着嬰兒,趕緊問這條路是否能上「Sharp Peak」,男士答:「一點沒錯,但山道陡峭。聽說前幾天剛出過致命事故,一定要十分小心。」

我又問上山要多長時間,答曰「兩個多小時。大熱天的,水不夠別上山。」見我去意已決,對方又叮囑了一句「Take care」,滿滿的暖意。

折上山徑,三步並作兩步往上疾行,很快看到一塊很大的警示牌橫在面前:「往蚺蛇尖的山路非常艱險難行,為閣下安全著想,切勿前行。」開弓哪有回頭箭。

走着走着看到左前方有坐山峰,想必是上蚺蛇尖之路了。一鼓作氣爬了上去,才發現原來中間是斷開的,根本沒辦法過去,只能悻悻然折返。下到平緩處,看着烈日暴曬下的蚺蛇尖,終於找到了一條下山小道。於是小心翼翼地撥拉着樹枝往下走,未幾終於到了通向山頂之路。

小憩片刻即抖擻精神,沿着蜿蜒山道直奔山上。一路烈日當空,無遮無擋,風若遊絲,除了中途看到一個架着三腳架拍景者外,不見一個登山者。

千辛萬苦總算離山頂不遠了,酷暑難耐,幾近虛脫,正好有一背陰處,趁勢坐下喘口氣。這個時段走這段山道,險些被曬成人乾,也算領教了甚麼叫「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了。

望着通往山頂的險道,正尋思着起身作最後衝刺,忽見另一頭一對年輕人正欲下山。看到滿臉疲態的我,小夥子用廣東話問我需不需要幫忙,我忙用普通話回答說不用。沒走幾步,他又折回身,上行幾十米走到我身邊,拿出大樽礦泉水非要勻我一半,說天熱,多帶點水有備無患。怕我不放心,又加了一句:「新開的,沒喝過。」

登至山頂,已過五點,四周空無一人,惟見山海蒼茫,水天一色,落日餘暉,霞光萬道,美不勝收。不知不覺已過半個小時。山高道險,日暮路長,心裡隱隱有些不安。正躊躇着循哪條路下山,忽見有幾個身影在往山頂爬,不禁喜出望外。

一問原來是幾個中學剛畢業的學生哥。好不容易上到山頂,不留個人在景中的照片豈不憾事,忙請一個女孩幫我從不同方向影了相,至此功德圓滿,不虛此行。下山時,我說天馬上要黑下來了,路況不熟,想跟他們結伴而行,他們連說「好、好、好。」

熟料,上山不易下山更難。頭一段山路山徑陡峭,只能手腳並用一步一步下挪,生怕一腳踩鬆石塊跌落崖間。捱過最危險的路段,天已伸手不見五指。一位後生仔給了我一個手電筒,還塞給我一支水和些許點心,說夜行看不見道會出危險,並讓我吃點東西補充點能量。

驚魂甫定,又遇一段泥沙碎石路,稍不小心就會腳底打滑滾下去,雖不致命,也會受傷,荒郊野嶺的,尤其是腳扭傷就麻煩大了。幸好這幾個靚仔靚女有經驗,每逢險要處就坐下來慢慢滑下去。坑坑窪窪的,也幸虧有了手電筒,才得以看清腳下的路況。

也正是這次經歷,讓我親身感受到了港青質素之高。在整整4個小時的路程中,烏燈黑火的,很多時候自顧不暇,但無論多麼困厄,總有一個後生仔走在我後面。幾次讓他先行,堅決不肯,原來是怕我掉隊出意外。

抵達大浪海灘,手機顯示10:15分,有驚無險,長吁一口氣。大家早已精疲力盡,紛紛坐下休息。沙灘上零星支着幾頂帳篷,遠處還有幾堆篝火。一個小夥子忙着致電船家,聯繫了幾家無人肯接單。畢竟風高浪急,船家也怕有意外。

靚仔靚女們查了半天地圖,決定繼續趕路至北潭凹搭車回家。想想還要走兩小時夜路,也不是一馬平川,不如在沙灘上呆一個晚上,也別有情趣。我千恩萬謝地感謝他們的一路照顧,一個小夥子說,行山途中相互照應是應該的,不必客氣。

放下背包當枕頭,躺在海邊數星星,聽着海水有節奏地拍打着沙灘。「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怎能不蕩滌心靈,令人陶醉!回想起上次獨遊海灘還是二十多年前在馬德拉斯,不由得感歎光陰似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不遠處的篝火燒得通紅通紅,在黑暗中格外耀眼。原以為可以睡個安穩覺,想不到耳邊總有幾個蚊子嗡嗡叫。昏昏然之際,不期一個年輕老外走過來邀我參加他們的「Party」。求之不得,趕緊起身跟着走到火堆旁,一群靚仔靚女熱情地打招呼say「Hi」。

閒聊中得知他們大多是從小生活在香港的白人,有英國的,也有美國的,還有一位普通話講得很標準的華人,看不出是香港人還是內地人。圍爐夜話,從新冠疫情到人工智慧,機械人會否打敗人類,談天說地,信馬由韁,氣氛熱烈。

有意思的是,在談到香港時,幾乎所有人都讚不絕口,認為香港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經濟發達,生活便利,社會安全,沒有一座城市比得上,換哪兒都不去,話裡話外充滿著對香港未來的期待。

一通神侃,直至凌晨四點才散夥休息。一位男子看我甚麼都沒帶,說直接睡在沙子上不舒服,另一位女士進帳篷拿出一條床單讓我鋪在身下,總算有了安身之處。不知過了多久,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

幸虧帶了把雨傘,趕緊坐起打開,望着「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積着烏雲」,忽然有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仿佛看到「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有一隻海燕在高傲地飛翔。」

很快雨停風歇,東方露出了魚肚白。背山面海,樹影婆娑,波光粼粼,曉風殘月,別有景致。機會難得,忙不迭迎着晨曦抓拍了好幾張風景照。看到其他人陸續走出帳篷晾曬衣物,趕緊還了床單,穿過林間小道,經咸田灣踏上歸程。

此行之後,我對香港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在這樣一個多元、包容、開放、共融、友善的社會中,只要從制度設計上加速促進廣大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明天一定會更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有一個小夥子,兩個月後去德國萊比錫大學深造,做一個網台節目,開一個Patreon,收返百零個會員,在兩岸三地不同的傳媒寫幾個專欄,已足夠學費兼生活了。我想,如果當年也有這種客觀環境,也許不會回流,也不再是今日的我了。

    周顯  2023-08-07